世伯

世伯,第1张

世伯 白事、丧事不能到现场,微信转账的时候该说些什么?

现在人们由于工作关系,亲朋好友常年不在一起,遇到这种丧葬的的事情,有些不是至亲关系,又距离太远,回家一趟不现实,那么,如果给信了,怎么办?直接转钱合适吗?说啥?根据我们当地的情况来看,人能到场参加葬礼的人,有人采用了转账的方式进行,也没有什么不妥,我看主家也能够接受,没有什么不悦。

不过,如果人参加不了主家的葬礼,如果只用微信转账,没见有谁采用。

通常情况下,都是朋友把钱转账给另外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让别的亲朋好友代替上礼。

为什么会这样呢?以我们当地的情况来看,任何人上礼都有一个“记账单”,用作以后的回礼参考。

而且,我们当地主家办丧礼或者别的酒席,每个人都有酒桌“坐席”的安排。

假如说不能去参加的人,是主家的远方亲戚,那么,在宴席上会安排席位,假如说是远方娘家亲戚关系,这个席位上如果缺失人到,会被村里人说娘家人不懂事。

如果仅仅以转账的方式进行,并不能证明你“礼到”了。

实在去不了,拖谁帮你上礼,那个人就会代表“你”,安排坐在属于的“席位”,帮你解释,不会出现礼数不周的问题,并不仅仅说是钱的事。

这叫“代替”上礼,说明你用心,也说明“你”到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你还“看重”一份亲情和友情,证明你有“心”。

因为对于主家来说,悲痛之时,需要安慰,最起码有所感情“表示”。

如果说穷的只剩下用“钱”表示了,亲情关系也到头了。

既然自己去不了,有情有义才是朋友,有人代替你“上礼”,证明你虽然脱不开身,回不去,但是表示你看重这份“感情”,让代替你上礼的亲人好友帮你说一些“安慰”的话,比你转账说好多了。

因为人说的“感情”话是活的,转账说话是“死”,少了许多该有的感情和礼数。

丧事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人死后进行殓葬及哀悼的事情。

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受封建礼仪的影响,汉族办理丧事的程序是比较繁琐的。

一般来说,都需要以下这些程序:1.送终除了突发意外事故之外,老年人死亡大多都是因罹患不治之症而死亡,老年人在行将死亡之前,都是有征兆的。

当老年人将死的征兆出现后,老年人的后代一定要守在身旁,直到老年人咽气后为止,谓之“送终”。

2.更衣当逝者在即将咽气时,逝者的后人一定要将逝者随身穿的衣服脱下,更换上准备好的寿衣,并用白线将双腿扎住,而且,白线的根数还应该与逝者的年龄相等。

3.报丧当逝者咽气后,逝者的后人应立即派人分别给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当然,逝者咽气后还需要烧倒头车、送纸、吊纸、磕孝头、批榜等,总之,程序是非常繁琐的、作为逝者的亲朋好友来说,当接到逝者的后人派人送来的报丧讯息后,就应当在当日或次日赶到逝者家里参加为逝者举行的吊唁活动,用以表达亲友本人对逝者的尊重。

当然,以上所言都是过去的丧事礼节或礼仪。

现在是新的时代,许多办丧事的礼节或礼仪已经进行了精简,再加上现在的人们都很忙,作为亲友来说,也未必有时间亲自赶往逝者家里参加吊唁活动。

但是,给逝者后人随礼的程序还是不能少的,毕竟,农村是讲究礼尚往来的,因此,尽管有些亲友因种种原因不能参加逝者的吊唁活动,但礼还是要随的。

在过去,是没有支付宝、微信一类的转账工具的。

当逝者的亲友无法亲自到逝者家里随礼的时候,一般会委托别人“捎礼”,但在委托别人“捎礼”时是不需要说客套话的。

作为今天来说,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转账支付工具,亲友在无法亲临丧事现场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转账支付工具进行随礼。

不过,单纯地利用转账支付工具发一个“红包”或转账进行随礼也会显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敬重之情,于是,需要在发“红包”或转账时说上一句比较礼貌的话。

但丧事与红事不同,不能够说恭喜之类的话语,应该说一些对逝者敬重或对逝者家属表示慰问的话语。

那么,怎么说比较合适呢?一般情况下,在发“红包”或转账时可以这样说:1、本应该亲自前往吊唁,用以表达在下对xx的敬重之情,但因事物缠身,不能前往,实在抱歉。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逝者已逝,望您不必太过悲哀,还是保重自己为好。

2、人总是要去的,生与死都不是我们所能够决定的。

因此,还是节哀顺变为好。

3、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逝者已逝,无可回天,保重自己,节哀!总之,在给逝者后人发“红包”或转账时可以想一些对逝者家属具有慰问意义的话语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428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