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为奸”、“狼狈不堪”、“十分狼狈”、“狼狈逃窜”是我们中国人都熟知的词语,这些词语中说了两种动物就是狼和狈,狼是我们都熟悉的动物,和狗差不多大,也是狗的近亲,那么“狈”是哪种动物呢?实际上,“狈”是哪种动物到现在都没确定,我们或许可以说“狈”是传说中的动物,因为这种动物基本上只在传说中出现过,谁也没有真正见到过是哪种独特的动物。
传说中“狈”和狼是好朋友,但是“狈”的智商比狼更高,也可以说它是狼的军师,然而“狈”这种动物又有一种硬伤,就是它的前腿比较短,跑起来的速度不够快,因此它就把两条前腿搭到狼的屁股上,和狼一起跑,只要节奏保持一致,它就能单用后腿和狼跑得一样快。
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引《食物本草》中就说“狈足前短,能知食所在。
狼足后短,负之而行,故曰狼狈。
”然而在生物学上却并没有“狈”这样一种动物,和传说中的“狈”的体型类似的动物恐怕只有袋鼠了,然而袋鼠是草食动物,而且野生袋鼠只在大洋洲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才有,不可能和狼成为朋友。
所以有生物学家怀疑“狈”很可能是被猎户的兽夹夹掉前腿的狼。
由于狼是群体生活的动物,通常不会遗弃自己的同伴,所以受伤同伴可以将一双短前腿放在另一只狼的后屁股上一起行动。
古书中最早有关“狈”的记载是出自《酉阳杂俎》,说法和上面传说中的说法一样,《康熙字典》中“狈”字的解释是:“狈,兽名,狼属也。
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
相附而行,离则颠。
”这一解释认为“狈”是前足畸形的狼,现实中也有人发现过前足缺失或者畸形的狼趴在另一只狼背上的现象,这或许是“狼狈”一词的来由吧!但是也有人认为“狈”这种动物是有的,它其实就是豺,它比狼更像狗,也有生物学家认为豺才是狗的祖先,又名豺狗、亚洲野犬、亚洲赤犬、红狼等,不过豺的体型较小,其体长95-103厘米,尾长45-50厘米,肩高52-56厘米,体重20千克左右,不过豺并不会与狼在一起活动,两者是不会狼狈为奸的。
也有人认为“狈”这种动物就是狼獾,又名貂熊,它的头部和狼很相似,但它却不属于犬科,而是属于鼬科貂熊属的一种动物,有6个亚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寒温带和极地地区,我国仅见于东北大兴安岭(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阿尔泰山区。
这种动物也是体型最大的陆生鼬科动物,雄性远大于雌性,其身形介于貂与熊之间,体长80~100厘米,尾长18厘米左右,重达8~25千克,大型的狼獾基本上和狼的体重差不多了,而且它腿比较短,跑起来没有狼快,和传说中的“狈”很是相像。
狼獾多单独活动,昼伏夜出,食性很杂,但以肉类为主,擅长捕捉狐狸、野猫、狍子、麝、小驼鹿、水獭、松鸡、榛鸡、鼠类等动物,个性非常凶猛,它可以长途奔走,也喜欢游泳,攀爬技能也很高超,可以在密林中自由跳窜,常常从树上一跃而下,伏击路过的动物,因此有“飞熊”之称,漫威动画中金刚狼的原型就是狼獾。
不过“狼獾”的名字中虽然有一个狼字,却并非狼的朋友,相反它们见面却会有打架的危险,所以两者基本上也不会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因此把狼獾看着传说中的“狈”是不太合适的。
豺和狼獾虽然都和传说中的狈很相似,但却不能被认为是狈,如果狈不是瘸了腿的狼,那么这种动物还是个谜,或者说有没有这种动物还是个谜。
我们读初中的时候,陈老师就讲了“狼狈为奸",解释的超级简单,狼是公的,狈是母的,都称为狼,我的家乡人称它叫豺狗,它们一起干坏事,就是狼狈为奷。
结果老师被校长的女儿告了,校长的女儿和我同班,然后校长在大会上点名批评陈老师,说他解释不当,误导学生。
狼和狈是亲戚关系,都属犬科动物,由于狈的前腿特别短,不能单独行走,只能依靠狼带着走路。
但狈的智商很高,在狼群中,一般都充当军师的角色,但人们很少单独看见狈,如果看见狼和狈在一起,那也是狼狈不堪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