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
这句话是对的,是千真万确的。
它是朴素的唯物史观。
在上古时代的奴隶制社会。
奴隶们连生存权都没有,谈何“礼节”?连最起码的衣食住都不能满足,还有什么“荣辱”观?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是。
“……人类首先必须衣食住,然后才能从事政治宗教等其他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的发展。
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没有最起码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连活着都要拼命,还会有什么“荣辱”观?还会懂什么“礼节”?孔老二的观点充分证明了,什么“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统统是压榨人民,奴役人民的历史观和荣辱观。
上古时代只有太史公司马迁先生首创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伟大的观点。
20世纪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常言道人穷志短、穷山恶水出X民,就是说人在物质极度困乏的境地时,对伦理道德的坚守就易脆弱。
所以从古至今咱中国人一直在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脱贫脱困是一个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也是制度正义的基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