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第1张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李白诗句“我辈岂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什么人?是贬义吗?

“蓬蒿”指断了根没生命的稻草。

“蓬蒿人"指的是平凡而又没有志向的人,从诗句的意思“蓬蒿人"是贬义,因为李白最恨最看不起的是那些没有志向的人,所以我认为“蓬蒿人"是贬义。

您好谢邀!“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一首诗中。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已经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

诗的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不仅点明了归家时的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全诗的最后两句,诗情经过一层层的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湧向高潮,自言自叹,压抑常时间的情绪得以尽情抒发,“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喷发而出,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鲜明。

“蓬蒿人”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普通百姓,或胸无大志的凡夫俗子;另一是形容深居简出的的隐士,有才而无用武之地。

李白在入仕之前,经常在各地隐居,“吾辈岂是蓬蒿人”表达了自己可不是甘于平庸的普通人。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实现的机会,后来,他终于得到唐玄宗诏书,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满怀喜悦,脍炙人口的古诗。

我觉得“吾辈岂是蓬蒿人”中蓬蒿人,在这首诗里并没有贬低或看不起贫穷大众的意思。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485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