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作用,第1张

湿地作用 湿地及其重要作用有多大?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公约》《湿地公约》在1971年缔结,它是世界各国致力于实现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次国际合作。

《公约》中界定的“湿地”概念是目前学界常用的湿地定义之一。

具体来说,湿地不仅包括天然的河流、湖泊、沼泽、滨海红树林沼泽、浅海珊瑚礁(低潮水深6米以下),还包括人工运河、人工湖、以及大面积的水稻梯田等多种类型。

湿地的重要作用包括以下及方面: 1、调节江河湖泊水量,分洪蓄洪。

位于江河附近的湖泊或沼泽,例如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就像一块海绵,在江河的汛期吸纳水量,消减洪峰,在枯水期排出存水,回补江河,它们能够平衡江河水量,缓解洪灾和断流。

2、提供水源,特别是饮用水。

河流、湖泊能为人类提供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也能涵养地下水。

淡水湿地对人类的意义尤为重要,淡水的供给是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3、保护堤岸,减轻台风侵害。

例如海滨的红树林湿地,其根系能够固定堤岸,减轻台风对海岸沿线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4、供应能源与资源。

湿地不仅能为人类提供薪柴燃料(如芦苇、香蒲等多种湿地植物),还能提供泥炭,发展水电,开发潮汐发电等。

湿地能够提供的物产资源也多种多样,例如木材、药材、水果、牧草、鱼虾、肉蛋等等。

5、湿地是天然基因库。

湿地约占地球面积的6%,却为地球上20%的生物提供着栖身之所。

作为鸟类迁徙的中转站,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十分重要。

6、调节小气候。

湿地的水分蒸发,能够以降雨、湿度改变等方式影响周围地区的气候。

7、提供航运便利。

湿地的开阔水域是人类开发航运的良好条件,江河湖泊蕴含的重要航运价值,促进了湿地周边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8、作为观光旅游资源,提供美学享受。

湿地通常具有广阔的水面,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也较为丰富,其自然风光、季节变迁能为人们带来美学享受,可以开发旅游、娱乐资源。

9、作为地球之肾,沉淀、排除、吸收、降解有害物质。

湿地能够净化水质,降解污染,其过程既有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又有生物作用。

物理作用是湿地内部沙石过滤、沉积和吸附污物的作用;化学作用是湿地内部形成化学反应条件,促进有害物质降解。

生物作用是芦苇等湿地植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分解、积累,以及微生物对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转化降解作用。

湿地除了上述重要作用之外,还有例如减轻海水倒灌,促进生态平衡等作用,其更深层次的价值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认识、开发与保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497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