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生眼中无足轻重的小毛病,但那却是患者彼时彼刻,最重要的事。
尤其对于那些忙碌的,或者讳疾忌医的人来说,迈入医院大门的那一步,是极为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对医生的期待是什么呢?是医生用心服务,认真履职。
用心服务,也就是用真诚的态度,细心的问询,科学的指导,相对准确的诊断来为患者服务,虽然这个服务的门槛儿有时不过是几元钱而已。
但医生这种岗位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被赋予了治病救人的内涵,参杂了太多的道德因素。
这也是医生被人高看一眼,医生有很高社会地位的根本原因,而且公立医院的医生,在这方面要比私营医院的医生更有优越感。
认真履职和用心服务,有所差别。
认真指的是医生不要说太多模棱两可的话,不要让患者陷入无从抉择的境地。
不要让患者选择a或者b,而是要患者选择是或者否。
因为患者的依赖,对医生的期望,才会有这个岗位存在的价值。
倘若所有的病症都能通过自我网络咨询、网络诊断并确诊用药,那医生的岗位也就无足轻重了,何谈医疗纠纷呢?所以医生要知道自己岗位的分量,在这样的前提下去执业,相信医疗纠纷会少很多。
1、治疗协议目前,大量的临床治疗是在双方没有签订正式的治疗协议的情况下完成,即医患双方对于治疗地点、治疗方式没有正式的书面协议。
没有正式的治疗协议风险非常大,患者提出的一些治疗协议之外的请求如果被拒绝,有可能会伤害医患关系,为医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如果医患双方签订了正式的治疗协议,那患者提出的在治疗协议以外的一些请求就可以被合理拒绝。
2、不要做“圣母”在诊疗期间,有的医生对于患者可能会出现难以名状的某些情绪,左右自己对患者做出果断正确的医嘱和处方。
永远不要向患者做出“我一直在这里”的“圣母”式承诺。
倘若有一天与患者因为治疗协议或其他不可预见的情况(比如自己生病或家庭出现紧急情况)不得不终止治疗过程,那所有这些承诺,对某些患者而言,就是一种背叛和遗弃。
3、换位思考一般情况下,可以与患者在治疗层面上探讨一些患者想要诉说的个人问题,而不是对患者的所有诉求和信息都以拒绝或“惩罚”的方式作出回应。
在精神科临床过程中,谈话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精神患者有着很大的临床益处。
4、医患沟通,要诚挚而礼貌在信件、卡片或邮件中严禁出现“亲”、“爱”、“亲爱的”等容易造成误解的字眼,即便与日常生活中与其他人交流也是使用的这种模式。
对于有些患者来说,不可说,不可写!尤其是最容易误解字面意思本身的患者(如情感妄想障碍)。
5、做好记录对于所有可能有问题的“边界事件”都要做好详细的诊疗记录,不要做任何掩耳盗铃的事。
牢记3D准则:态度(demeanor)、记录(documentation)和事后情况说明(debriefing)。
举例说明,如果开车送患者到公共汽车站,要在车里保持专业的态度(demeanor),记录(document)当时的情况和送患者的理由,并在患者的下一次来访中向他或她说明情况(debrief)。
大话精神,为您的精神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