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七绝,是伟人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作品!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慨。
16岁时,他在离老家几十里的东山书院读书。
同学中都是些纨绔子弟,看不起从穷乡僻壤来的毛泽东。
而一心想读好书,心怀救国救民的伟人,也不俏于与这些纨绔子弟交往,于是便吟下这首《咏蛙》的七言绝句,舒展心中豪情。
次年,毛泽东就离开了这个东山书院,到长沙的师范学校读书。
临行前,给父亲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所成逝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从伟人青少年代这两首诗中,就能感受到伟人的不同凡响的宽阔胸怀。
17岁的毛泽东,从此离开家乡去长沙读书,结识了一大批进步青年,从此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尤。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长沙》,流芳千古!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可见过还有比此更为豪迈霸气的吗?(原创)"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作品。
1910年,时年十六岁的毛泽东离开绍山冲,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去读书,参加入学考试的所作。
考试的题目是《言志》,大多数同学写的内容都是尊孔读经的内容,毛泽东却写出了立志救国救民的个人抢负。
时任校长李元甫阅卷时读到后,大为称赞,十分高兴地说:"我们学校里录取了一名建国之才"。
从此也可见李校长识人的才能。
东山小学环境优美,左右是平坦的稻田,春天来临之际,蛙声不断,这蛙声激发了少年毛泽东追求真理的决心,于是写下了《咏蛙》这首七言绝句。
全诗是: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阴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通过描写青蛙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伟大理想。
前两句是描写青蛙独自蹲坐在池塘边,好似一只猛,正在浓密的树阴下休养生息。
"独坐池塘如虎踞"字面上写的是青蛙,实质上是对广大青少年的写照,这些青少年中主要包括作者自己。
也可理解为毛泽东以青蛙自喻。
"绿阴树下养精神",表面描写青蛙在"养精神",实际是作者在这所学校期间蓄备知识。
毛泽东在这个学校里学习期间,阅读了不少中外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并在傍晚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时局,畅谈理想,发表自己昐望祖国强大的迫切心情,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在池塘这个水国里,一旦春天来临,首先大声呼叫的自然是青蛙了,青蛙也是池塘呼吁春天来临最早的昆虫。
这其中是否包括作者等待时机之意,就不得而知了!当时,世界列强虎视眈眈,中国处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状况,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东方雄狮正在沉睡,一些政治人物沉默不语,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将发出怒吼,以唤醒正在沉默的人们为祖国,为民族而英勇奋斗。
这首诗写的是池塘水国,喻的是整个国家。
青蛙在池塘里是最霸气的,霸气得没有其它"虫儿"敢于先"作声"。
从字里行间表现出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既是对那些富豪的嘲讽和蔑视,又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勇为天下先的勇气。
是手隐约含有卓绝领导才能之意。
这首诗读来让人感到气势磅礴,文体华美,朗朗上口。
一种伟人的形象突现在读者面前。
在我读过的诗词中沒有读到过比这篇《七律》更加霸气的诗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