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小说中所塑造的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应该属于清未民初,因为之中有这么一句话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一人”。
作者从強调穿长衫就证明了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老交替与文化变革的新时期。
文中又提起,“每每花上四文铜钱,买一碗酒"。
“温一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从这些文字信息和计值单位“文”的反复出现,我推断孔乙己用的是民国当时的机制币__铜板。
因为铜板在当时可以说除了银元以外主要的流通货币,当然孔乙己是用不起银币的,况且按当时币值兑换标准,一枚银币七钱二分可兑换一千文铜板,可以预想"文"在当时属于最小的货币单位。
那么像孔乙己这样落魄之人只能拿出几文铜板的消费力。
而作者用了“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这句话,除了讽刺意味,还表达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孔乙己等人的极度同情之感,尤其文中用“排"字淋漓尽致的塑造了一个迂腐书生的死爱面子的形象,用“大钱"強调性的补充说明了这一点……
你好,我是眉画张敞,针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已》中,有这样一个片断: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九文大钱”到底是什么钱呢?我认为是当时官府铸造的方孔铜钱,也就是俗称的“制钱”。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小说的时代背景。
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1918年冬天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小说反映的是清朝末年的事,当时离辛亥革命(1911年)还有十多年,距五四运动(1919年)还有20年,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所处时代距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还有一段时间。
而清朝末年这段时间正是光绪年间,光绪帝1875年登基,1908年驾崩。
当时的货币是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这里排出的大钱肯定不是纸钞,我们就略过纸钞不谈。
光绪元宝分为银、铜两种,当时的银币面值很高,像我这张图片所示的银币就要当银七钱二分,而《红楼梦》中刘姥姥曾透露当时一般人家二十多两银子就能生活一年,所以孔乙已所用肯定不是银币。
铜币最小面值是当五,也就是说一枚铜币要抵制钱五文,其次还有当十、当十五的、当二十的,如果孔乙己用的是铜钱,九个铜元,哪怕是最小的面值,也有四十五文了!一碗劣酒,一碟茴香豆肯定不值这么多钱!这里我们看到鲁迅先生用的量词是“文”,当时只有方孔铜钱的量词是“文”。
综上所述,我认为孔乙已排出的是清朝的制钱,也就是官府所铸的方孔铜钱,俗称“孔方兄”的。
不知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