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意思

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意思,第1张

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意思 有人说:读同一本书,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能否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

此语与我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的意思,比喻的都是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心境不同,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评判。

此语所谓的深奥,就深奥在不多见的“哈姆雷特”身上。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里的主人公,是为报父仇而最后死掉的王子。

这部戏剧虽是世界名著,但读它的人应该不多,至少没有咱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读的人多。

因此在这里就把“哈姆雷特”换成“猪八戒”悟能先生好了。

在《西游记》里,除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数时不时被孙悟空折腾的二师兄——猪八戒朱悟能先生了,据说他的人缘分还满高的。

但是不同的人,对他的评价也是不同的。

在生活中,那些像唐僧一样严谨刻板的人看待悟能先生,就像看到了自己家的那个不争气的孩子:没多大本事,偷懒耍滑,还时不时犯点小错,令人着恼却又无可奈何。

可在天真的孩子们眼里,笨笨的悟能先生犹如舞台上的小丑,虽不帅酷,但依然好玩搞笑的吸引人。

而有些怀春少女竟把悟能先生列入了大众情人一览。

只因为悟能先生活得最接地气儿,曾为仙的他动不动想散伙回高老庄。

更重要的是他心宽不记仇,一路上,无论孙悟空怎么折腾他,他依旧叫“大师兄”叫得特顺口,如此的话家庭里哪里还会有冷暴力?不知道你对悟能先生会怎么看呢?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本身蕴含的哲理表示文学作品的多元性。

每个人眼中其实不止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有一千个贾宝玉、林黛玉……。

按理说作者一部文学作品所展示的时代背景、故事线索、人物形象等等应该是一定的。

但是每个读者读出来的意思就大相径庭了。

这是为何呢?多元性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同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相差太大了!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遇到的人不同……。

种种不同造就的各人的灵魂不同,世界观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

人的灵魂形成的过程很有意思。

一个赤条条的婴儿诞生,他有灵魂么?我猜是一定没有的。

那么灵魂是如何产生的呢?试想一下,两个相同资质的婴儿分别诞生在帝王之家和穷苦人家,落地就产生了极大的差异。

他们看到的周边的人不一样,用的襁褓不一样,吃的第一口饮食不一样,等他们稍大一点,所接受的教育不一样,接触的劳动不一样,经历的挫折不一样。

这个差异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会有多大啊?让这两个孩子去看同一部《哈姆雷特》,所看到的会是同一个哈姆雷特么?所以说先有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灵魂的差异会造成理解的困难。

晋惠帝司马衷在饥荒年间听说群众没有粮食吃,想了很久说:何不食肉糜?作者写作品就是想跟读者沟通,沟通就有效率,你能接收到作者信息的几成?一个读者如果想读懂作者的原本意图,必须有极强的同理心,极其努力的去还原作者的意图,才有可能尽力的贴近作者的本意。

世界各地有很多的红学研究会,每天都有新发现也不停的在否定前者。

我觉得这就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56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