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也算是一种传统观念。
其实,这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
还不是希望到了老年,饮食起居、住院看病有人照顾,有人为他(她)养老送终,使他(她)入土为安,将人生划上圆满的句号。
只是在"现在情况下","养儿防老"并未过时,但养老能不能指望,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受到了较大冲击的"养儿防老"观念,未必指望得上现在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非常之高,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的。
这是因为不仅要花不少的抚养费、教育费等,还极有可能要帮孩子买房买车。
省吃俭用,砸锅卖铁还是会欠下一屁股的债务。
到了六七十岁,甚至是八十多岁了,还要下地干活。
本来养育孩子像是在"投资","收益"就是让孩子能为自己养老,这本身就有一种功利性。
在这种情形之下,在这个时代,把养儿当成"投资"是失败的,这种观念便遭到了质疑。
有时候,有些事,也由不得孩子。
孩子成家立业了,便肩负了家庭的担子。
为了老人,为了他们的孩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东来西去在奔波。
即使有固定工作的,也只能利用周末、假期回家。
给父母的也只有零花钱,卖些水果,肉及烟酒茶之类,住上一宿有时也会搁浅;更别说,年头出门年末才回家一趟的孩子了,也只有短暂的几天。
一旦父母生病住院,搁下工作陪护父母的又有几人?孩子孝顺与否,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和生长环境由于单方面的期望太高,养孩子也就成了一种交换。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始终背负着一种"心债"——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孝。
这其实就是一种道德的绑架。
但是人有精神需求的,人老了也不例外。
到老了,就需要陪伴和交流,需要有挂念,而老人这些需求也只有做子女的才能满足。
因此,养儿防老并沒有过时,而且永远不会过时。
只是孩子真心孝顺,也和父母的教育和生长的环境有关。
养了孩子爱孩子是挺正常,但是这里的"爱"不是溺爱。
如果这样,孩子就会有依赖感。
说不准这些孩子还会学会"啃"老,甚至遗弃自己的父母。
也就是说,爱孩子,方法要对。
方法对了,孩子自然就很爱父母;既然爱孩子,也不需要让他们背负的太多。
让孩子自力更生,感受人间的冷暖,孩子从中体会,也不会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
"养儿防老"这句老话所代表的思想已经流传几千年,这是那些时代,社会的现状,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意识。
就到了现代,有这种想法的也不在少数。
事实上,人到晚年,便会有不少的"不确定"。
会因为各种的原因,也不能将所有不愿为父母养老的人列入不孝之列。
晚年完全指望儿女,不能不说还是有风险的。
谢谢邀请,年老手颤,头昏眼花,须臾之间年近七旬,果园活忙,毛桃未售,忧心仲仲,茶饭不香,儿孙在外,工作甚忙。
要说养老,自作主张,节俭朴素,勤劳健康,积些财粮,以防饥荒,有备无患,不用商量。
少说多干,莫怨儿郎,买房供娃,债务难偿,人老心多,且莫乱想,自力更生,还需担当,莫添累赘,心怀要畅,一篇感言,请君考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