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下一句怎么接

厚德载物下一句怎么接,第1张

厚德载物下一句怎么接 孔子的: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是不是引用老子的观点?

孔子有过三段关于山智水仁的话,比老子论诉的深而且广,从云端穿透地心,层层深入,且环环相扣。

也触及到其他一些知识面,很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和哲理性。

咱们先研究孔子的三段话;一,近山者智,近水者仁。

二,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

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第一句话比较简单,但是意味深远。

仁者在心,天地本心由仁者熔于一炉。

能以大爱辅佐天地万物和谐发展之人为仁者。

智者在为,能通达物理,、摘情驭事,游刃有余。

此为智者也。

那么孔子为何不说近水者智,近山者仁?妙处就在于此。

孔子老人家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环境造就人’。

水的特性如老子所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近水的环境里造就了仁者。

大山里猛兽毒蛇出没,造就了智者。

历史惊人的巧合,孔子的接班人孟子就是孟母三迁其所,才造就的。

孔子这个理论验证者就是亚圣孟子。

环境改变人,造就人,此为第一句话的解释。

说到此处还必须阐明一点: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不全是孔子提出的,智是孟子加的,信是董仲舒加的,孔子只提倡了仁、义、礼。

孔子是不主张用智的,至于信,礼至岂能无信。

其实不必刻意去提倡的。

第三句话孔子关于智和仁关系就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咱们接着讲第二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孔子告诉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智:要做一个怎样的智者,真正的智者要有上善,善也要有高度,要做海水,要广纳百川,不要做一个心胸狭窄的智者,因为智者往往失于胸怀和境界。

孔子老人家真实的值得赞叹啊!接着再说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高山仰止这句话出于《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停下来仰望高山,这种情况就不再继续走了,和止于至善是一个意思。

那么不走了做什么?孔子陆续说要厚德载物。

止于至仁至善,停在至善至仁的高山上,积累自己的德,累德做什么?载物,载物做什么?那就是第三句要说的。

咱一句话一句话解释。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里的乐读音和要是一样的,不读欢乐的乐音。

孔子是在说:智者要有水之仁,智者要有仁心。

仁者要具山之智。

山之智在于,能用所有动植物来加固自己和丰富自己。

仁者要能有智来护佑。

孔子这里告诉世人,不管智者还是仁者都各有其短处,取长补短,圣人亦如此。

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动者用,静者修,乐者心悦,仁者久。

动静相宜,乐寿俱享,方为厚德载物之慧也。

智者不是心胸狭隘的智者,仁者不是愚者。

孔子老人家理如灯塔,话似金钥匙啊!

孔子的“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以及他的《论语》中很多观点都同老子的《道德经》如出一辙。

说明孔子的思想在成形之初的确受老子观点的影响。

一,老子和孔子是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都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是一致的,在当时同样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下,他们思想的根远是一脉相通的。

二,老子和孔子有师生之谊老子年龄远大于孔子,而且在他二人相交的时间段,老子是国家档案馆的馆员,掌管着国家的文书档案和典籍,而孔子当时只是诸侯国的地方小吏,无论知识还是阅历都无法同老子相比。

有一年他还专门到洛阳拜访老子,就理论问题请教老子,回来后三日不语,感慨万千。

一定程度上说,老子是孔子之师。

孔子的思想一定收到老子的影响很大。

三,儒学和道家思想息息相通中国三大思想学派儒释道本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尤其是儒家思想和道教观点有很多如出一辙,题中的这两句话就是很好的例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576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