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

绚烂,第1张

绚烂 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平淡乃绚烂之极”?

《平淡乃绚烂之极也》这是苏轼给侄子书信中的一句话,原文:“得书知安,并议论可喜,书字亦进。

文字亦若无难处,只有一事与汝说。

文字,少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

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是此样,何不取旧时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

只书学亦然,善思吾言。

”显然,这是苏轼对作文的一种经验之谈。

意思是最初作文章,不要追求什么“平淡”,那么,这个平淡,很显然就不是“平淡”了。

苏轼在这里所说的“平淡”,是一种人生阅历后的大情怀,文章立意下的大格局,笔法自然中的高度简洁――乃采色绚烂之至极也。

就像纯青的炉火,只有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燃烧,方能达到的那种看似平淡的艺术境界。

如果一开始就追求平淡,那么,就会像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生一样,是平庸而不是平淡了。

大文豪苏东坡经,史,子,集无一不通,他深谙道家“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奥妙。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平淡,自然。

这显然是人生经历了风雨之后的顿悟。

他告诫子侄,写文章也是这样,“少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

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看他早期应举的文章,实乃文采飞扬,辞藻华丽,跌宕起伏,奇言妙句,叠出不穷。

的确不失为初学者的范文标本。

好像风雨之后的晴空,纯蓝明净,纤尘不染而美到极致。

白居易力求农妇都能明了的那种通俗简约,和返璞归真的平淡。

鲁迅先生在《莲篷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无不与苏轼的绚烂之极是平淡如出一辙,实乃是对人生的的一种顿悟,写文章的一种经验之谈。

平淡乃绚烂之极原句出处是苏轼《与侄书》。

二郎侄:得书知安,并议论可喜,书字亦进,文字亦若无难处,只有一事与汝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他所说的平淡,是烂漫之极后的复归平淡,熟而后生,有天真幽淡的,简远的味道。

有无意于佳乃佳的味道。

元代倪赞的画平淡天真,萧疏淡远。

董其昌特别推崇倪赞:"古淡天真,米痴后一人而己。

″(如下图)谢无量书法自然淡雅,如行云流水。

取法魏晋,碑帖结合。

沈尹默先生曾曰:"无量书法,上溯魏晋之雅,下启一代雄风,笔力扛鼎,奇丽清新。

″他的字由绚烂归于平淡,看上去稚拙,其实广博高深,超凡脱俗。

(如图2一4)。

李叔同的书法也是绚烂至极的平淡书法。

李叔同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扩,逸岩灵动,后期自成一体,冲淡平和,温婉脱俗,出家之后的书法作品,有宁静和萧散,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强过后的温雅,老练之后的稚拙,他自我评价道:"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如图5一9)(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58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