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鱼

有鱼,第1张

有鱼 古代经常会有人饿死,河里有鱼为什么不下水抓鱼吃?

提这种问题的人,大概是城市里的书呆子,说的更加难听一点,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现在你到江浙,河流纵横交错,但以前不是这样的。

意思是,解放以后,兴修水利,才有了现在这样密集的河流,而解放前,或者是说古代,恐怕没有几条小沟,有的都是大江大河

2,水无情。

那么,你敢下水吗?就算现在,人工开挖的河流,清澈见底,河中间也有两三米,下雨过后,可能达到四五米。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半米的河,就可能淹死。

我老家江苏启东,男孩子基本上都会游泳。

什么叫会游泳?那就是在鬼门关反反复复、进进出出。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十一二岁,我在河边玩虹吸现象,就是把坛子里的水和河水吸来吸去,坛子滑入水里,我抓住坛子,顺势就掉进河里。

妈妈在家里写信,突然想起出来看看孩子,河中央只有我两只手乱晃,妈妈急忙 *** 起一把扒草的竹竿,轻轻往我手上一搭,我抓住竹竿,简简单单就上了岸。

生死,就在一念之间、一瞬之间。

还有一次是我已经18岁了,在二姨妈家前面的一条大河游泳,想游到对岸,到河中间,突然有水鬼拉着我的腿,死命往下拽。

我惊恐万分,拼命挣扎,喝了好几口水,终于挣脱。

以后我想,这不是水鬼,而是脚抽筋,如果知道,临危不惧,其实一只脚,甚至不用脚,都可以游泳。

因此,许多淹死的,是会游泳的人。

古诗就有“公无渡河公竟渡”。

除了脚抽筋,还有头晕,恐怕一下水就没有知觉了。

3,鱼不好抓。

就算会游泳,下了河,怎么才能抓到鱼?这是大问题。

我小的时候,知道抓鱼的方法有很多。

一是钓鱼。

房子周围,地下有小一点的,淡红色的蚯蚓,是最好的鱼饵。

可是钓鱼需要耐心和运气,有一次我钓上来一条蛇(不知道是不是鳝鱼),吓得魂飞魄散,丢了鱼竿,从此就拒绝钓鱼;二是有施网,就是四五米长的网片,放在河里,隔十几米再放一片。

鱼被网粘住,很难逃脱,有时可以涝到几斤重的大鱼;三是撒网,那是直径为四五米的大网,抓住一头,纲举目张,用力一撒,可能把鱼罩在网里;四是用长线,每隔几米有鱼饵,有能够突然张口的竹片,鱼咬饵,触动了机关,被竹片卡着。

这种线,可能有几十米、几百米。

这些都是寻常百姓,大人孩子都可以干的。

比较专业的就是下去抓,我大姨父就有这门手艺,穿着皮衣皮裤,在河边的水里行走,用一根木棍,45度一敲,鱼就会乱窜,于是顺手抓鱼。

河边的泥巴洞里,可能有虾和蟹,一并抓走。

但是,抓到的鱼、虾、蟹,就是弄回家大快朵颐吗?当然不是。

如果有几斤,拿到市场上去卖。

有了钱,可以干许多事情。

我家兄妹四个,捞鱼摸虾不是好手,都是高中毕业。

隔壁高家,姐弟四个都很厉害,从来抓的鱼蟹比我们多。

都是初中毕业。

后来老二老三是包工头,赚了大钱,我不知道是不是是捞鱼摸虾赚到第一桶金。

而我们家,弄那么一点点,吃都来不及。

4,总结。

另外重要的是,鱼虾蟹,都是有时令的。

比如经常说,9月9,河蟹连路走。

意思是,到了金秋时节,田里庄家成熟,河里也是鱼虾成群;越是青黄不接的时节,比如冬天开春,田里没有收获,河里也是鱼虾稀少,特别是旱灾,田里颗粒无收,河里也什么东西都没有。

这时候,该饿死,就得饿死。

捕鱼捞虾抓蟹,需要壮劳力、需要男人、需要投资(渔具)、需要时间,如果有这几个要素,即使不打渔,也不会饿死。

而饿死的,明摆着,肯定是老弱病残。

在古代,由于生产效率低下,粮食的亩产量很低,风调雨顺之年也就刚够温饱。

遇到大灾之年,很多人就要饿肚子了,大灾之年经常会有人饿死,人在饥饿的状态下就会想方设法的把身边能吃的东西都塞进嘴里,难不成会对河里的鱼无动于衷?很多人之所以认为古时候江河里面应该很多鱼,依据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众多的河流里面有丰富的鱼,虾,蟹。

猜测更加久远的古代,江河里面的鱼,虾,蟹肯定多,这种猜测应该来说有一定的道理。

只不过这种想当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古代江河里野生鱼多是不假,但鱼不是那么好抓的。

古代的江河里野生鱼虾比较丰富应该是真的,那个时候的河水清澈无污染,水草也丰富,非常适合鱼类的生殖繁衍。

不扯远了,小时候我们村头的那条小河里,我们经常能抓到螃蟹和野生杂鱼,基本上每次出去都不会空手而归。

现在是连小虾米都很难看见了,捞到一条螃蟹那简直像中了彩票。

鱼在水里是相当灵活的,我们人类不借助工具根本就没办法抓住它们,现在随便哪个村子里都能搜出几台电鱼机。

古代可没有这玩意儿,捕鱼基本上是靠纯手工,所以大规模捕捞现象在古代几乎不可能发生。

这也给鱼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古代生产力落后,也没有什么捕鱼工具,先进一点的也就是织个简陋的渔网。

其他的捕鱼方式如钓鱼,叉鱼等,这都需要丰富的经验,这些捕鱼方式效率低,运气好时,也能解决自家的温饱。

一般的人在小河小溪中抓那么几条鱼,应该问题不大,在大江大河中就不要痴心妄想了。

不是经验丰富的渔民,没有专业的捕鱼工具,跑到大江大河中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想捕鱼,门都没有。

二,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饥荒

很多人对饥荒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吃不饱饭的层面上,真正的大饥荒,那是成百上千的人被活活饿死,饿到啃树皮,吃观音土,甚至吃人。

侥幸活下来的人也是骨瘦如柴,走路都摇摇晃晃,大饥荒往往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指望江河里的鱼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饥荒,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先不说古人有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捞到这么多鱼,就算把当地所有河流中的鱼啊虾啊蟹啊都捞完出来,对于成千上万的饥民而言,那也是杯水车薪。

鱼不比大米,小麦,它也就是一道菜,隔三差五的吃一顿还行,天天吃,餐餐吃,月月吃,就算是几千元一斤的大黄鱼,估计也会吃到吐。

鱼说穿了也不能当主食,哪些从事远洋捕捞的现代水手,还有沿海地区的渔民,他们也做不到天天吃鱼的地步。

都知道鱼有腥味,烹饪的时候,必须要配足很多佐料,在饥荒年代,油盐味精,葱姜蒜这些配料很难凑齐。

没有这些调料,就算有一条鱼都难以下口,晒成鱼干也要加上盐才行,不然就真成了臭鱼。

在战乱饥荒年代,盐可是战略物资。

三,天灾战乱之年也无鱼可捕。

旱灾之年最容易导致饥荒,古代种粮食都是望天收,那个年代没有化肥,农药,也没有杂交水稻,产量很低,平时都是刚刚解决温饱。

如果遇到大旱之年,粮食肯定会大幅度减产,严重的甚至会颗粒无收,大旱之年直接就转变成了大饥荒。

天上不下雨,地上就少水。

小河小湖泊直接就干涸见底,一些大江,大河还有一部分水,水少了,那鱼能多到哪里去?古代的旱灾之年,不仅人会饿死,鱼也会大量死亡,到时估计也会无鱼可捕。

水灾之年也是如此,有时一次洪灾就是十天半个月的,洪水淹没庄稼,也摧毁家园。

这种情况,就算是水里有很多鱼,也没几个人有胆量在洪水捕鱼。

战乱之年也是如此,兵荒马乱的,大家逃命都还来不及,谁还有那闲暇功夫去河里捕鱼。

万一碰上土匪,强盗,那就是小命难保,就算侥幸从河里捕到了鱼,在大伙都饿的饥肠辘辘的时候,谁又能保证能安心的把鱼吃进肚子。

四,在江河湖泊里捕鱼,危险性高。

在大江大河湖泊里捕鱼危险性是很大的,不是经验丰富的渔民,就算这片水域里鱼扎堆也只有干瞪眼的份。

在小溪中挽起裤脚就能下河,在这种大面积的水域里,首先得有一条小船吧,基本的捕鱼工具也要准备吧,至少也要会游泳吧。

就这些基本条件,大部分古人都不具备,就算这些基本条件都有了,也得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渔民领头才行。

否则鱼没捕到,搞不好命却丢了,看似风平浪静的水面下,那是暗流涌动,危机重重。

捕鱼也是一份体力活,没有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身体,那也是难以应付。

如果一个人饿的都快头昏眼花了,让他提桶水都有气无力的。

甭说是到江河里面去捕鱼,就是小溪小河中让他抓条鱼都难。

所以,如果一个人真的饿的快要死的时侯,就不要指望他还能在河里抓条鱼回来。

五,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丰富的鱼类资源。

大灾之年,饥民饿的都啃树皮了,没理由不注意到水里面的鱼,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抓水里面的鱼来充饥。

而很关键的一点,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江河湖泊。

就算大伙齐心协力有能力捕到鱼,那也得有鱼才行。

以我国为例,除了水系发达的江南鱼米之乡,以及沿海地区,相当多的内陆山区,根本就没有大江大河,有的也只是一些小河流,这里面的鱼就算抓完也是无济于事。

古代交通又不发达,没听说古人跋山涉水几百上千公里,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捕鱼的。

除了灾荒年情,平时饿死的人中大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人,本身就缺乏劳动能力,自己都需要人来照料,就算河里有鱼,他们也无能为力。

而有些人就是因为懒,别人没得吃就会想方设法去劳作,他宁可饿肚子也在家躺着,这就没得救了。

现在物质丰富了,大伙的生活水平比起古代,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即便是生活在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人,也不会出现饿死的现像,这也有赖于国家的政策好了,完全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596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