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含量

氧气含量,第1张

氧气含量 地球的氧气含量是在逐渐增加还是逐渐减少?氧气是从水中而来吗?

从近几十年的观测来看,受温室效应影响,大气含氧量正在缓慢下降,但幅度极小,基本没有影响。

而把目光放到整个地球史上,大气含氧量一直处于剧烈波动状态。

最早的氧气可能来自于光合细菌,也有可能来自于地球内部,由火山爆发而来。

约35亿年前出现了最早的光合细菌(蓝藻),但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大气中就有了氧气,因为有限的氧气会被快速的消耗掉。

在地球形成的最初20多亿年里,大气一直处于缺氧状态,可能与熔岩冷却消耗有关。

24亿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大氧气事件(GOE)”,大气中的含氧量达到1-3%。

这种低氧环境一直持续到6-7亿年前,“雪球地球”时期结束后,大气含氧量迅速提升,推测是因为大面积的浅海使得蓝藻爆发性生长,释放出大量氧气,大气含氧量从1-3%上升到10-12%。

由于含氧量升高,促成了“埃迪卡拉纪生物群”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产生,地球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到了距今约3亿年的石炭纪末二叠纪初,大气含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接近35%,整个石炭纪的平均大气含氧量约32.3%,所以石炭纪出现了很多巨型昆虫,比如翼展可达70厘米的巨脉蜻蜓和体长70厘米的普莫诺蝎。

但氧浓度只对低等动物的体型有影响,因为它们的呼吸方式很特殊,而对高等动物没有影响。

因为大气含氧量高,很容易引发森林大火,整个石炭纪基本都处于大火之中。

二叠纪末,地球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绝大多数物种灭绝了,西伯利亚地区发生大规模的熔岩涌流,地壳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大量喷出,大气含氧量急剧下降。

到了三叠纪中期,生物群落恢复,地球温度升高,恐龙崛起。

恐龙时代大气含氧量也一直在大幅波动,有时甚至会下降到15%以下。

所以,恐龙的体型与大气含氧量没有关系。

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尤卡坦半岛,结束了恐龙的霸权,并严重影响了地球的生态,之后的数千万年时间里,大气含氧量也在波动,最终稳定在如今21%的水平。

现如今,海洋中的藻类是氧气的最大贡献者,它们制造了约70%的氧气甚至更高。

而各种陆生植物只制造了不到30%的氧气,其中超过60%是森林制造的。

而森林更大的作用是固碳,仅亚马逊雨林就能储存900亿-1400亿吨二氧化碳,对于全球气候的调节作用非常大。

所以,海洋和森林都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它们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原创】对于地球的氧气含量是在逐渐增加还是逐渐减少?氧气是从水中而来的吗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地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有适中比例的情况,既不是在逐渐增加也不是在逐渐减少;氧气的确是从液态水体气化过程而来的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地表上的空气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氮气、氢气、氧气和微量有毒化学物五种基本元素,是由上述五种物质元素所构成,每种元素都占有空气中适当的比例,这样的适中比例,能为地球塑造出有利于生物圈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适中的氧气含量能为生物圈提供自然供氧的作用。

在空气中如果氧气比例发生增量变化,一定程度后,常会导致生物空气中毒现象,严重的会引发生物中毒死亡;如果氧气比例发生减量变化,一定程度后,常会导致生物空气供氧不足,严重的还会引发生物因供氧不足而死亡。

因而,地球地表上的空气,所占氧气的比例是十分稳定性的情况,虽然,会有在含量上的偏差,但氧气含量偏差不会太大,都在空气适中比例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地球地表上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既不会逐渐增加也不会逐渐减少的情况。

此外,空气中的氧气的确是从液态水体气化过程而来的情况,一方面,地球地表上拥有70%的海洋面积,每天都会受到太阳热量的照射,部分液态水体会转化为气态现象,会将液态水(HO2)中含H和O分子分离,并会形成为气化了的氢气和氧气现象。

二方面,植物圈的光合作用过程,也能使叶绿体中的水产生气化现象,也能将液态水中氢氧分子分离,植物圈也能排放出适中氢气和氧气来保证地球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由此来说,氧气的确是从液态水体气化过程而来的情况。

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如读者阅后觉得我说的对或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点击关注我,可阅读到我相关科学领域前沿近二千道的原创答题,定能阅览到你感兴趣的前沿科学知识。

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和学习。

宇明于东莞市。

(注:原创作品,抄袭可耻。

欢迎转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599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