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少女

露西少女,第1张

露西少女 中国人的祖先,真是东非大裂谷的类人猿露西吗?

中国人的祖先,真是东非大裂谷的类人猿露西吗?露西是目前科学家发现的保存最完整(40%的完整度)、年代最久远的早期类人猿化石(超过300万年),但她只能算是远古时期的一只普通的类人猿,可以想象的是,与露西同时期的还有很多的同类,因此我们只能认为露西与现代人类一脉相承,并不能说露西就是中国人的祖先。

那么中国人的祖先到底来自何方呢?对此,著名的“夏娃理论”认为,不只是中国人,全世界所有的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

我们现代人到底是怎么起源的?这是一个长久以来人们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日子里,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根据已有的线索提出了很多种理论,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赫赫有名的“夏娃理论”。

先来介绍一下人类学中的一个分支——分子人类学(Molecular Anthropology),这是在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门前沿学科,其研究方向就是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来分析出人类的起源、演化等等问题的答案。

“夏娃理论”最初就是在1987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三位分子人类学家威尔逊、斯通金和卡恩提出的,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指出,所有现代人的基因都可以追溯到距今大约20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

简单地讲就是,“夏娃理论”认为现代人都是同一位非洲女性的后代,也就是说,身为现代人的我们都是亲戚。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科学家凭什么提出这个奇怪的理论。

在人类的细胞中,有一种名为“线粒体”的细胞器,它们是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着“细胞发电机”的美誉,早在1963年,科学家就发现了在人类的细胞中的线粒体里存在着基因,这被称为“线粒体基因”(mtDNA)。

在不久以后,科学家又发现在人类繁衍后代的过程中,细胞核的基因会代代延续,而线粒体基因却只有母系遗传的特性,意思就是说线粒体基因只能由母亲传递给女儿,女儿再传递她自己的女儿,如果在某一代没有女儿,那么线粒体基因的传递就中断了。

需要注意的是,人类的线粒体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会像细胞核的基因那样发生基因重组,这使得线粒体DNA的基因链非常可靠,而由于基因突变的存在,在人类繁衍过程中时间越靠后的后代,其累积的基因突变数量就越多,因此科学家只需要对研究对象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对比,然后再根据研究对象的线粒体基因发生突变的速率,就可以通过基因链追溯到他们的祖先。

以上就是“夏娃理论”的理论依据,在对147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的线粒体基因进行统计和分析之后,科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即所有现代人都是同一位非洲女性的后代,并给这位非洲女性取了一个名字——“夏娃”。

科学家推测,“夏娃”生活在大约20万年以前,经过大约7万年的繁衍生息之后,“夏娃”的后代们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数量,在这个时期(大约13万年以前),由于气候的变化,“夏娃”的后代们走出了非洲,并在随后的时间里在地球上不断地迁徙和繁衍,最终取代了世界各地的所有土著人类,演化成了现在的我们(迁徙图如下图所示)。

这就是“夏娃理论”所描述的现代人的起源,该理论提出之后,得到了不少科学家的认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地有科学家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2019年,一个由亚加文医学研究所的人类学家瓦内萨.海耶斯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对超过1200研究对象的线粒体基因进行研究以后,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确认了“夏娃”的存在,并且指出“夏娃”生活过的准确区域——位于现在赞比西河南面的“马卡迪卡迪.奥卡万戈古湿地”。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夏娃理论”在科学界中很有名气,但在还是存在着不少对该理论质疑的声音(其实这种局面肯定是会发生的,任何重大的理论在提出之后,都会遭受无数的质疑,一不小心这个理论就呵呵了),因此就目前来看,“夏娃理论”只能算是一种假说,在未来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回答完毕,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1974年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地区挖到了一具古人类化石,由于当时科学家们正在听披头士乐队的《在缀满钻石天空下的露西》,所以为这具化石命名为露西。

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露西位于人与猿演化的中间形态,它的盆骨已经接近于直立行走的人类盆骨,手指和脚趾也呈现出人类的特点,只是脑容量还没有那么大。

露西的发现,是世界古生物学的里程碑,在她被发现之前,虽然达尔文从理论上预测了人类是由其他生物不断演化而来,但露西的发现直接证明了这一理论。

科学家们为了表示露西的重要性,称她为“人类之母”,或者是“全人类的外祖母”。

那么问题来了,露西真的是全人类的外祖母吗?她也是中国人的祖先吗?人类的演化人属的第一个成员是能人,能人能被称为“人”是因为人类学家人为为猿和人规定了一条分界线:脑容量低于750毫升的是猿,脑容量高于750毫升的是人。

能人的脑容量刚好跨越了这个标准。

能人虽然是我们的祖先,但我们的祖先并不只有能人一个,这就好比:爷爷虽然是我们的祖先,但爷爷的爷爷也是我们的祖先。

关于能人究竟是从什么演化而来,目前比较有争议。

露西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南方古猿其实是一个属,里面包含了:阿法种,粗壮种,非洲种以及鲍氏种,惊奇种等,露西所在的南方古猿阿法种生活在距今500万年前到200万年前,它们的身体结构介于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在之前一直被认为是从猿到人进化之间的形态。

南方古猿第一次被人类发现是在1924年,古生物学家在南非唐恩一处矿井里发现了一个古人类的化石,经过分析后认为这是一具幼儿类人猿化石。

根据发现地,科学家将这具化石命名为“汤恩男孩”。

汤恩男孩和露西虽然同样属于南方古猿,但汤恩男孩属于非洲种,和露西的区别就好像我们和尼安德特人的区别。

南方古猿非洲种生活在大约200-300万年,和露西所在的种族比起来,汤恩男孩生活的时间更接近人类。

而且从化石结构来看,汤恩男孩更像今天的人类。

从化石结构,以及进化树上的位置来看,科学家们认为阿法南方古猿曾经演化出两支分支,一支称为了傍人,一支演化成了非洲种南方古猿,而非洲南方古猿最终演化成了人类。

目前,这是关于人类起源主流的理论,从这个理论可以看出,南方古猿阿法种和南方古猿非洲种都是人类的远古祖先,也就是说露西就是全人类的外祖母。

但是,该假说并不是完美无缺,在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化石出土,或许会动摇露西的位置。

为什么露西可以演化成人类?生物在演化时,并不知道自己未来要演化成什么样的生物,比如:我们也正处于进化之中,但我们却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演化成什么样子。

根据达尔文对演化的总结,他认为:演化没有既定的方向,而是尽可能适应环境。

环境会将一些不适宜生存地个体淘汰,留下能够适应环境的个体。

然而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地球45.5亿年的历史中,地球环境发生过许多次变化,仅仅从温度角度来看,地球就经历过多次大冰期和间冰期。

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推动了生物的进化,所以一些原本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可能变得不再适宜环境,从而被淘汰。

比如:厌氧生物在地球大氧化事件后,大多数都消失了,留下来的生物都是能够适应氧气环境的有氧生物。

露西也是如此,由于远古时期东非大裂谷逐渐形成,非洲东部的气候逐渐变得干旱、炎热,原本适宜生长森林的地区逐渐被草原所替代,导致原本生活在树上的猿人不得不下树寻找食物。

当猿人开始下地之后,一些可以直立行走的基因突变被早期猿人挑选了出来,因为直立行走可以节约大约2/3的能量,同样的能量可以让它们行走的更远,寻找到食物的概率变得更大。

由于人类身体不够强壮,奔跑速度不够快,所以早期猿人在寻找食物时,也不会浪费“免费的午餐”,这些午餐就是其他食肉动物吃剩的骨头,早期猿人会利用石头等工具砸开骨头,吃里面的骨髓。

而且根据目前理论发现,在远古时期人类很可能是食腐动物,通过采集和食腐生存。

由于肉类中含有更多的能量,而且直立行走比较节约能量,所以多余的能量可以供大脑发育,就这样一步步,人类的脑容量变得越来越大,直到成为今天的智人。

总结关于人类的祖先问题,其实目前资料仍旧比较少,虽然露西是目前公认的“全人类外祖母”,但如果科学家能够发掘到其他猿人化石,或许露西的地位就会受到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636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