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意在笔先和中国画的意在笔先观念相同。
比如唐代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山水画家为了创作收集素材,在平时都要作大量的写生或临摹古人优秀作品。
如林散之先生曾经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川大山,作国画山水写生,历尽艰难险阻,得画稿八百余幅,这些画中的千山万水,藏于胸中,为后来熟练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落笔肯定,挥洒自如,格调高逸。
在动笔前立意构思,布局己考虑周详。
书法创作也同理,先要积累大量的书法素材,从临摹古代名碑名帖中来,创作时随手拈来,应用自如。
创作前要规划好章法、字形、虚实、大小、轻重等相关内容。
在脑海里有一个大的轮廓印象,在创作吋才落笔肯定,一气呵成,这得益于熟练、得益于积累、得益于事先规划。
反之,在创作时可能不果断,顾此失彼,慌腔走调。
终上所述,只有意在笔先,才能达到心手双畅,表达出胸中的意象。
(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插图为书法家、画家、诗人林散之先生书画作品。
关于“创作书法作怎样才能做到意在笔先的境界?有哪些训练方法?” 之问题,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说:“意在笔先者胜,意在笔后者败。
” 我认为,意在笔先不仅要体现在书法创作上,如果只在书法创作时才想到意在笔先,那就晚了。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到意在笔先呢,我的观点是应从临帖时就开始做到意在笔先。
(上图为李刚田老师的篆书作品。
李刚田老师就是意在笔先的典范)意在笔先,是一种意识。
真正做到意在笔先,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多临帖,深入临帖,把帖临熟练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叫水到渠成,这叫顺其自然。
如果在初学书法时没有意识到这一层,只等书法创作时才注重这一层,这种作法是极为不妥的,也是错误的。
所以说,意在笔先的训练不是在书法创作时,而是在临帖时。
(上图为中州耕牛堂主的临帖作品。
作品中就有“意在笔先”所含)在临帖前,我为什么一直提倡先读帖,后下笔临写啊?读帖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读帖?读帖读什么?这些,都在意在笔先的范围。
有不少学习书法者往往忽视读帖,拿起毛笔就写,结果呢?总是写不好,即便把有的字写得形似了,但神韵却始终写不出来,拐过头,还得去读帖,去领悟。
(上图为刘文华老师的隶书作品。
刘文华老师也是“意在笔先”典范)一个学习书法者,如果只埋头临帖,不读帖,不认真领悟书法精神,意在笔先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