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来尝试回答下:云云似乎在天空中毫不费力的漂浮,它们看起来既轻又蓬松,但其实外表是骗人的。
云作为一种大自然现象,它是能用用肉眼看到在空中漂浮的聚合物云的重量是由它本身的大小和种类决定的云呢 主要有两种:卷云和积雨云云的重量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决定云重量的因素是它含水量的多少,所以大多以水蒸气或者冰晶的形态出现也就是说要计算一朵云的重量呢?我们首先要知道云的体积和密度这里拿积云为例子:积云的其中一个特点是它们投下的影子是最大的云的大小可以这样测量:1.可以趁太阳在云层上方的时候测量云留下的影子的宽度,假设有800米。
而积云差不多是一个立方体。
也就是说宽度是800米,那么高度也是800米,所以体积有7.6亿立方米2.积云的水密度是每立方米0.74克,它大概相当于一个大浴缸里面的一个小圆环3.所以0.74克乘以7.6亿,数字是很大的那么一片云的重量是多少呢?答案是50万公斤。
这个总量相当于100头大象,更精确来说 相当于1353846只鸽子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既然云这么重,它们为什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呢?因为它们不是一个巨大的实心物体,而是由几万亿个很小的水珠构成。
水珠分散在一片很大的空间内,一百万个水珠聚在一起才能形成一滴水期望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云在地面上看来甚至面积不如足球场大,但也是由于近大远小的关系,总重量数千数万吨都小意思。
云层其实是很多小冰晶、水珠组成,质量和覆盖范围、厚度等因素有关。
这个问题和人的视力、云层的高度等很多因素有关系。
人类眼睛其实就是个光学折射和能量转换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外界的光线经有角膜、晶状体的折射汇聚在视网膜黄斑中央凹附近,然后由视觉细胞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化学信号。
角膜等光折射结构会使得光被集中,因此人类视觉系统看到的东西都是近大远小。
而云层距离地面的高度通常2000米左右,有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由于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云层的高度可以上升至四五千米,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大气中的水蒸汽更容易凝结为小水珠、冰晶,另一方面那么高的云层,在地上的人的眼中就小得多了,可能一片覆盖数平方公里的云层在地上看起来也就像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云层其实就是水蒸汽对光折射的结果。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观察一杯水会发现水变得明亮,但其实只是水对光折射的结果,水本身并没有颜色,但是水和空气对光折射率的不同使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水-空气界面。
云层也是一样的,本身就是位于高空的很多水蒸汽组成的小液滴,但是由于它们对光的折射使可见光色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云层和普通大气的界限。
通常云层薄的时候除了色散的光,还有直接透射过来的光,因此云层显得比较白、比较松散,但是有时候云层却看起来很厚很黑,就是因为更多地吸收了光线。
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使我们远远低估了了云朵的大小,光的透射和折射现象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总的来说,云层可以覆盖的面积通常很大,但是白天尽管云朵很多,天空依然比较明亮就是因为有很多透射光和散射的光,而在阴云密布的时候,这时云层的厚度和高度通常比较高,云层厚分布密集则透过的光比较少,高度高则空气更冷,更利于水以灰尘等为凝结核结合成雨滴,最终水滴的重力抵消了上升气流的升力,云层中的水滴化为雨滴降落地面。
在夏季强对流天气中,一朵云看起来面积不是很大,但是覆盖的面积却相当大,同时由于上升气流的吹拂云层有向更高空涌动的态势,这种云常被称为积雨云,就是由于云层向高空流动温度降低导致的水汽凝结现象。
看起来不大的云朵,积攒的水数百吨都是少的,有时候大范围强对流的天气中,云层始终凝结不散,最终的降水量可都能以亿为单位计算了。
今年很多地区异常长时间的强降水天气导致很多地方的洪灾,要知道地表径流一天都是以亿计算的,而目前已经有很多调节水流的方式,可是依然不能减缓持续的阴雨天气。
当然,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气候使得水汽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上空吹拂导致降水,但即便是夏季一场持续一小时的暴雨,范围就覆盖一个城市的一个区,暴雨的标准是 一小时降雨量21毫米,一个城市的一个区最终降水多少感兴趣的可以算一下,其实那也就是一片覆盖面积不是很大的云层导致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