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是一个哲学的观点,描述事物运动与变化的规律。
动是指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状态,静是指事物在量变过程中而尚未达到质变时的状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大学》中的开篇记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
如果把这段话结合伏羲八卦方位圆转图(伏羲八卦方位圆转图,如果把文字都去掉,就是一张太极旋转图)再把太极旋转图中间的圆缩小成一点,就成了一个有中心的圆。
如下图)知止而后有定这句话放在太极图中,可推“定”是圆的中心点。
再推“止”是转动的圆形。
知止而后有定的意思:人经常练习多种柔和缓慢的圆转运动,就会找到人体的中心。
找到人体中心后经常让中心有松柔圆通透大小空实等感觉的静态的练习就称为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段话中“安”是安心,放心的意思。
“虑”是让人体中心有松柔圆通透大小空实的感觉。
“得”是有了知道、入道、证道的路径。
所以,《大学》就是一篇教授太极和道德的经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