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诗书君文/炒米视角这首《虞美人》是李煜最后一篇作品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天平兴国三年七夕,这是李从嘉的生日。
往昔旧国,雕栏玉砌,歌舞朱颜,琼浆玉液,小周后轻盈的长袖,炫动的裙裾。
而今夕明月,东风骤起。
心中怅惘,悲愤潺潺,愁绪万千,绵绵不绝。
此中恨,无以言,惟明月,惟雕栏。
思绪起,见东风,不胜寒,此梦中。
不久前,赵光义强行临幸了李从嘉的小周后 ,并令人画下 ,供阅他人。
(《熙陵幸小周后图》)此等侮辱令诗人心神倶摧。
而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诗人在瑟瑟风中,在明月如昼中,怀念故国,悲从心起,作此名篇。
家国的不幸,正是诗歌的大幸。
“故国”不堪回首;物是人非;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然而这样凄凉的夜,诗人即将痛苦地离开。
赵光义对这位已经囚禁三年有余的唐后主,仍然不放心,用毒酒毒死了。
感谢诗书君邀请!我来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表达了李煜什么样的情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对于国破家亡、丢了南唐40年基业、数千里大好河山的李煜来说,没有人比他更痛彻心扉的理解悲剧这个词了。
平心而论,李煜的悲剧,其实和他个人没有什么关系,南唐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不是他李煜做了亡国之君,还有后来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只不过是命运恰好把李煜推上了风口浪尖而已。
而李煜偏偏不是个做皇帝料。
一身文艺气息的他,应该是个花前月下的情种,是个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不能自拔的艺术天才,是多疑胆他小敏感的文艺青年。
但是当时代的潮流裹胁而来的时候,李煜真的悲剧了!这首词是对他的绝命之词。
据说写完这首词后,他就被毒死了,这也为这首虞美人染上了浓烈的悲剧意味。
我们来看看这首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常的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首词据说是他的绝笔之作。
春花秋月本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象,但就像毁容的人害怕看见镜子,东施害怕看见西施一样,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的李煜,怕看见勾起他痛苦回忆的花月春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昨夜,小楼上东风拂面,提醒我江南的春天来了。
我不敢回想我的江南,不敢回想我的故国。
纵然明月朗照,那里早已是永远回不去的所在了,故国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存在。
那雕花的栏杆和玉石铺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它朱红的颜色已经消褪了,而留连在它身旁的人也已憔悴不堪了。
我嫌不过瘾,我又要为李煜写一首诗了!以春花酿酒,就着月亮,来一场宿醉吧。
江南,是月光最温柔的地方。
梁园的花和月依然很美。
但不是我的江南。
我的江南,是大周后小周后的江南,是众多宫女的江南,是三千里河山的江南,是南唐的江南,是一个过客梦中的江南。
黑夜带着东风来了,故乡却已经走远。
汴京那座小楼的栏杆上,今晚的月光异常凄凉。
故国的雕栏玉砌,已经姓了赵了。
不,它可能在等我,用天荒地老的姿势,守着我的故园之恋。
陶渊明告诉我不如归去而我已经成了天涯的旅人。
我不敢回头,回望我的江南。
小周后,你问我有多少愁?别问我,去问问长江吧。
或者,烧一柱香,告诉长江把我的忧愁带到故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