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深奥的问题,如果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说明,用最初等的方法证明,让所有人都明白,能够更好的普及这些知识。
数学问题为什么不好普及,就是因为专家教授只能用一些普通人难懂的数学符号,绕过来绕过去的,没有用简明扼要的方法说明。
像“哥德巴赫猜想”,实际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大于4的偶数等于两个奇质数的和。
这个是“1+1=2”的问题,有许多数学人士为之奋斗过。
有中国人。
有外国人。
用列举法,很简单的:6=3+3,8=3+5,10=3+7=5+5,12=5+7,14=3+11=7+7,16=3+13=5+11,18=5+13=7+11…但不可能把所有偶数都列举出来,因为自然数又是无穷数列。
所以,需要一个证明过程才行。
如果能够寻觅到了一个偶数,拆成的所有两个奇数都不是质数的话,这个猜想也就不成立了,可是,一到如今,也没人能找到。
“哥德巴赫猜想”是很难用初等方法证明的。
因为,缺少必要的条件,如果证据充足了,就不难证明了。
质数是不确定的。
我对质数进行过研究,当质数较小时,可以用下面公式求出。
(如果A1、A2…Am和B1、B2…Bn是小于质数Z的所有的非合数,当Z小于其中最大一个的平方时,可由A1、A2…Am和B1、B2…Bn求出质数Z.)例如:2=1+1,3=2+1,5=2+3,7=3*5-2*2*2,11=3*2*2*2-13,等。
如果质数有个统一公式,我们就往公式里一套,问题可能就解决了。
正是:这个猜想很简单,初等证明有困难。
只要刻苦去钻研,指定能过这道关。
但是,我还是很支持你的,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更希望你像个大侦探一样,寻觅到所有的有用证据,祝你一定会成功!加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