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

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第1张

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 为什么现代测过智商的人中,智商超越爱因斯坦的人却没有他的成就?

因为我们对智商有巨大的误解。

智商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他发明了一套检测婴幼儿智力发育的简单测试,为的就是诊断出发育迟缓的婴儿,尽早采取措施。

一开始的测试都比较简单,也还没有涉及所谓的智商,最后能得出的结论就是该儿童的心理年龄相当于常模的几岁儿童。

后来一战爆发,美国大量征兵,为了用最小的成本筛选合适的人选,他们改进了这种测试。

到这个时候,这种智力测验都还是用于检测“弱智”。

之后斯坦福大学才正式发明了智商的概念,参照比奈的理念,即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商数来表示智力。

自始至终智商的概念都离不开年龄这个重要的参数,以后出现的差离智商概念依旧与年龄息息相关。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智商代表的就是个体在同龄人中相对的智力水平,并不代表绝对智力水平,这样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能看到某某神童智商超高的原因。

一个三岁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教育或者其他原因智力水平超出了三岁儿童的预期,达到了5岁的程度,那他的智商就会比较高,但就算他的智商突破天际也很难比得上成年人的智力(当然也不存在这样的绝对天才)。

之后更先进的差离智商则是建立每个年龄段的常模,对比常模后再得出智商值。

常模的智商为100,若某人测出智商55,则代表他的智力水平低于同年龄99.9%的人。

智商的测定可以很轻易地找出智力低下的人,可是对聪明人却不管用,因为笨的人都是朝一个方向笨的,而聪明人聪明的方向有很多,区区一个智力测试并不能体现真正的水平。

除此之外,智力测试还存在一种名为弗林效应,说的是同一套试题,每年的测试结果都会好于之前的,可以说智商也存在通货膨胀。

用智商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就像当年小米喊出“不服跑个分”一样,有意义吗?有。

有多大?不大。

假如出题人的智商高120,那么他出的测试题就很难测试出120以上人的准确智商,因为高于120智商的人的思考能力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就像拿1米的竹竿探不到2米的水深一样,就像力举千斤的大力士却和众人比赛50斤抓举而显不出来优势一样,同样普通人出的所谓的智商测试题测试人类的天才爱因斯坦也是无效的,他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远远超出了那张试卷,也远远超出了出试卷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697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