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自称只有“我,咱,俺“,复数则加个"们"字,简单得很。
而古人的自称,花样就多了。
因为古人较之今人,更重视礼节。
所以古人自称中谦称尤多,有的自称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也有些表自称的词语被今人继承,存在于今天的书面语言中。
拟从四方面对古人的自称作较全面的介绍。
1,谦称。
谦称名堂多,又分几小类。
a,小人,小可,小子,下走,牛马走,贱子,孤贱,贱躯,这是地位低的人对上的谦称。
b,小生,不才,不肖,不佞,学生,晚生,是读书人谦称。
c,鄙人,鄙夫,卑人,卑末,区区,细子,鯫生,樗材,樗栎,仆,躬,身,是一般人的谦称。
d,老身,鄙老,鄙耇,劣丈,老朽,年老者对年轻者的谦称。
e,妇女有专门的谦称。
妾,妾身,下妾,贱妾,婢子。
这些谦称,折射出妇女地位低下。
2,通称。
吾,予,余,卬(仅见于《诗经》),朕(仅见于《楚辞》,秦以后专用于帝王自称)。
3,俗称。
吾当,咱,某,某矣,常见于元杂剧,明清白话小说等“俗文学"中。
在戏曲,鼓词中帝王自称“孤家“,皇后自称"哀家“。
在武侠小说中年高艺精的老者自称"老夫“,泼辣妇人自称"老娘"。
4,特定地区或特定身份人的自称。
特定地区。
洒家,宋元时关西人自称。
侬家,侬,阿侬,南方或吴地人自称。
特定身份。
帝王自称朕,寡人,不谷,予一人等。
绿林豪客自称"老子",那是蔑视对方为"小子"了,感情色彩强烈。
诗曰:古人自称多花样,身份情感里边藏。
学而初四说"自称“,文化传统不能忘!
屈原对"我”称`朕`:朕皇考曰伯庸;`余`:余曰正则兮、`吾`;吾日三省吾身、`我`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