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舍的老姓问题,似乎也快成了一段公案了。
老舍本人处于特殊的时代,而且他做派比较“新”,也比较“革命”,所以对于自己的身世,并没有特别清楚的写明。
等到他想要仔细坐下来写写自己的家世的时候,我们也知道,《正红旗下》成了半成品。
在此影响之下,老舍的家世以及姓氏等问题,也成了公案一样的存在。
关于老舍的出身问题,不同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达。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来姓“舒舒”氏,后来加上“觉罗”,就叫“舒舒觉罗”,而老舍又从“舒舒”中取第一个“舒”字作自己的姓,又把第二个舒字拆成“舍”字和“予”字,作自己的名字,就叫舒舍予。
】而关纪新通过研究,则认为老舍是【老舍一家的旧时满姓尚有舒穆禄氏、舒舒觉罗氏、舒佳氏等不少于三种的可能性。
因为舒穆禄氏以前是个大姓氏,所以他家出自其中的可能性也许要更大一些。
】说到底,我们回到老舍家人的描述。
其子舒乙,对于老舍家世是这样描述的:“舒家曾经是个大家庭,在一次内讧之后,舒永寿这一支分出单过,而且亲戚之间不再来往。
”“家谱不可考,只知道是满族舒穆禄部的后裔。
”另外,一些研究老舍的文章也引用过一些史料,证明了老舍的父亲确实是正红旗满洲的护军。
整合起来是这几条信息:1.其后裔初步自认为是舒穆禄氏的后代。
2.老舍的父亲永寿,是正红旗满洲的护军。
3.永寿跟本家关系不近,属于分家另过的。
另外,一位北京的民间学者做过田野调查,在寻访清初一等侯伊尔德的后裔的时候,得知老舍在民国时期曾经和伊尔德后裔连过宗。
在旧社会,“连宗”是同姓本家之间十分重要的仪式,一般来讲,是几经考量的,并且最重要落实在家谱上的。
另外,据说老舍家的老坟,是与伊尔德后裔的老坟由同一拨人照看的。
以此推断,这位民间学者认为老舍是一等侯伊尔德的后裔。
一等侯伊尔德,是杨古利的族侄,姓舒穆禄氏。
但是伊尔德是正黄旗满洲人,后代也在正黄旗满洲,没有改入他旗的理由。
故而说老舍是伊尔德的后裔,这种说法过于武断,并不可信。
不过,因为老舍跟伊尔德后裔连过宗,所以说他们属于同一个舒穆禄大系,还是可以的。
综上所述,目前认为老舍的老姓应该是舒穆禄氏。
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大师,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等。
建国后,老舍从海外归来,担任了北京市文联主席,文革期间受到冲击,沉湖而死。
我们都知道,老舍是笔名,其原名叫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满族,那么,他的满族姓氏是什么呢?老舍是满洲正红旗人,前清光绪二十四年生于老北京一个旗兵之家。
老舍父亲是保卫皇城的一个马甲(骑兵),关于父亲的模样,老舍在《正红旗下》中如此写道:“父亲的模样,我说不上来,因为还没到我能记清楚他的模样的时候,他就逝世了。
这是后话,不用在此多说。
我只能说,他是个面黄无须的旗兵,因为我在八九岁时,我偶然发现了他出入皇城的那面腰牌,上面烫着‘面黄无须’四个大字。
”旗人从清初入关时起,就以征服者和胜利者的姿态自居,过着特权阶层的生活,只要是旗人,一落地就领着一份钱粮,生活无忧,大部分旗人就这样就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毛病。
几百年来下来,一般旗人忘了自尊,忘了自谴,也忘了自立,他们创造了一种奇特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这也是“八旗子弟”成为贬义词的由来。
老舍家是何姓氏,目前无资料可查,老舍自己也没说过。
最近阅读梁实秋散文,有一篇《忆老舍》的文章,其中一段谈到老舍的姓氏问题,这倒是一段难得的资料。
文中这样写道: 老舍原来姓什么,不知道。
满人无姓,指名为姓。
那么本名是什么,也不知道。
老舍自己也没有解释过。
我近阅崇彝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据说“满洲八大姓”之一是“舒穆鲁氏”,译姓舒。
可能老舍姓舒,是译自舒穆鲁,并不是名字之上冠以汉姓。
这是我的猜测,无关宏旨。
梁实秋虽然自谦说“这是我的猜测,无关宏旨”,但他的考证有一定的道理,老舍的满族姓氏极有可能就是“舒穆鲁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