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鸣春涧中的上一句

时鸣春涧中的上一句,第1张

时鸣春涧中的上一句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时鸣春涧中。桂花落的季节和春涧的季节是不是有冲突?

前言这两句出自王维的《鸟鸣涧》,这是诗人在盛唐开元年间游历江南时作得一首诗,是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当时,王维正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也即若耶溪。

据《新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在开元初进士及第后,因坐连而被贬到济州任同仓参军,济州即当时的茌平,隶属于山东省聊城。

到了张九龄执政才返京任右拾遗,在外一十五年间,王维多次在吴越之地游历。

桂花品种据《闽部疏》记载:凡桂,四季者有子;江南桂八、九月盛开,此木犀也。

”所以,江南的桂花有秋天开花的金桂和银桂,香气浓郁,花期8-9月,果期在来年3-6月。

还有一种桂花叫做四季桂,顾名思义即每月皆有少量的花,颜色为白色,花期3-5月,当年6-9月结子。

由上可知,王维诗中所说的桂花应该是四季桂。

诗意剖析这两句描绘的是春山夜景的宁静幽美,以桂花落之悠悠衬托人心之闲静,以春山空之幽幽而衬托夜之静美。

但是,这样的境造出来后,作者还不心甘,于是有了脍炙人口的后面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紧扣着“静”字入笔,诗人用月出、鸟鸣之动,衬托出月夜春山之静,两者相较,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结语综上,王维这首诗并没有写错时间,而是选择了一种并不太为人所熟知的桂花来入诗。

而自古以来“八月桂花香”一直给人一种惯性的错误认知,以为桂花都是秋天才开花的,这才是大家怀疑王维写错了季节的由来。

王维的《鸟鸣涧》这是一首写春天的诗,怎么还有桂花?桂花不是秋天的吗?——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曾疑惑过,实际上桂花有春桂和秋桂两种,春桂又叫山矾,山矾的名字出自于北宋词人黄庭坚,他在《山矾花二首》诗的序言中提到:“江湖南边的原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树高数尺,春天开放后,花朵极香,乡野之人称为郑花。

王荆公王安石曾经想求得这种花来栽种,想写诗而漏掉了它的名字,我给他取名山矾。

乡野之人采摘郑花用来染黄色,不用借助矾石就能成色,所以取名为山矾。

”接下来,一同来赏读一下这首诗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声寂静,悠闲自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

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

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是随意写的。

“人闲”说明诗人内心闲静,心中没有任何挂碍。

因此,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能被觉察到了。

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

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

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

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融为一体。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

它们并没有惊起,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尔发出叫声。

“时鸣春涧中”,是鸟对月出感到新鲜的反映。

在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迷人的环境,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整首诗紧扣“静”字展开,像一幅风景写生画。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736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