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木

土生木,第1张

土生木 宇宙那么大,大部分行星都是石头,问题来了,石头又是从哪里来的?

纠正一下题主的说法,宇宙中大部分行星并非石头,而且那些也不是“石头”。

“行星”这个名字,顾名思义,是它们在宇宙中的状态如同行走,位置不固定,环绕着恒星运转。

按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于2006年8月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包括三点: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质量必须足够大,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由此,传统的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被踢出行星之列,有了新的八大行星之说。

宇宙浩瀚,行星难计其数。

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外的行星有几千颗,太阳系内行星共约70万颗。

当然,必然还有众多尚未被发现的行星。

行星的结构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人类一直在探测,收获不断。

就拿我们熟知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来说。

根据形态和结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1)类地行星包括地球、水星、金星、火星。

顾名思义,类地行星的特性与地球接近:距离太阳相对较近,体积小、密度大,由含氧、硅、铁和其他金属成分的岩石组成。

它们的表面特征,与地球类似,都有一层硅酸盐类岩石组成的坚硬壳层,貌似固体岩石。

例如水星,表面密布着环形山和沟纹,它由大约70%的金属和30%的硅酸盐材料组成。

再如火星,具有橘红色的外表,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

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似,都由核、幔、壳的圈层结构构成。

其中壳和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核主要由铁构成。

2)类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顾名思义,类木行星的特性与木星接近:体积大,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氮和其他轻元素组成,挥发性元素较多。

显然,类木行星的表面接近于气态和液态,内部结构则是复杂的岩石结构,与类地行星的整体固态“石头”大不一样。

行星的形态和结构是如何形成的?简洁、通俗地说,行星是伴随恒星形成的,恒星则是由星云形成的,而星云主要是由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汇聚成的天体。

宇宙中的星云被誉为“造星工坊”,它们是由大量星际的大量稀薄的气体尘埃等物质汇聚成的天体。

星云的主要成份是氢、氦,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有机分子等物质。

星云物质会因引力汇聚,进而转化为热辐射,最终达到核聚变,形成原恒星。

许多新形成的恒星周围都被一种叫做“原行星盘”的结构所包围,其中包含形成未来恒星系统的所有物质。

典型的原行星盘,主要是氢分子的分子云。

分子云会因自身重力而塌缩,密度变大,加上自转等运动,导致云气逐渐扁平,与原恒星组合在一起就像荷包蛋。

而这种状态,就是行星诞生的摇篮。

由此,行星也就有了多种形态和结构。

例如类地行星的复杂岩石结构,类木行星的气态+液态+固态结构,有的行星则是原始的星云结构。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测和发现,对于行星也会有逐步深入的认识。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现在物理学研究发现,宇宙形成之出,是一个质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的球体发生大爆炸而形成现在的宇宙,称为宇宙大爆炸,这些石头就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至于之前大爆炸之前这个球体是怎么形成的,现在还没有定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749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