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书

古代医书,第1张

古代医书 中国古代名医留下的医书,有哪些对现代影响深远?

中医古籍大体分医经、伤寒、诊法、针灸、食治、方剂、本草等数类。

单就本草学而言,学术界介绍较多,且比较推崇的是《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

实际上,主流本草依次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唐本草》(又称新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

其中,《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早已亡佚,《神农本草经》有明清卢复、孙星衍、顾观光、森立之、黄奭和今人尚志钧、马继兴、曹元宇、王家葵等的輯复本,其他亡佚或残缺者,则有尚志钧先生的补辑本,如《名医别录》《唐本草》等。

由于南北朝时南梁陶弘景撰著的《本草经集注》亡佚较早,仅有序录残卷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出土(原件藏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国内有影印件),故唐朝以后千余年间,医家通常不知此书存在,无法形成对本草学发展史的完整认识和理解。

凸显此书的重要性。

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底本,且其对前书引用多脔切之后分属各项,原书内容均已碎片化,故我认为,文献和学术价值最大的本草学是《本草经集注》和《证类本草》。

读懂这两部书,整个本草学的早中期发展脉络便有比较清晰的把握。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数千年以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家名医,这些名家名医当然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非常珍贵的医书,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

在这里我认为对后世乃至现代影响比较大的医书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温病条辨》这四本书。

当然了,古代留下来的医书还有很多很多,它们也都对后世及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并不只是这几本。

下面我就来一一从这几本书的贡献,对后世以及现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一下我为什么认为这几本书对后世影响比较大。

《黄帝内经》一、《黄帝内经》的主要贡献《黄帝内经》, 它成书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

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

它的主要贡献是全面的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中医学治病的原则与学术思想。

这种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尊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也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体系医学。

二、《黄帝内经》对后世的影响及意义纵观中国医学史我们可以看出,几千年以来中医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上发展的,对后世乃至现代一些名医名家和医学流派的都产生了巨大的而深远的影响,其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创新都是在《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上发展的。

《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该书记述了人与自然、摄生、防病、生理、脏腑、经络、病证、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刺灸熨、导引、按挢,以及五运六气等等学,历代医家均将其奉为圭臬。

诸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治病思想,正是《黄帝内径》中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思想的写照;皇浦谧的《针灸甲乙经》的铸成无不受内径中经络、脏腑、以及针刺灸熨等学术思想的陶熏;孙思邈的“十二多与十二少”的养生,就是受《黄帝内经》中“生病起于过用”的影响,凡事要节制,要适可而止,不为过的体现等,这样的列子多不胜举。

《黄帝内经》中许多学术观点仍然被现代医家视为瑰宝,依旧指导着当今临床谴方用药。

比如内径中“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观点指导着现在在临床中治疗失眠从胃论治;“治萎独取阳明”对指导治疗痿症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医大师邓铁涛受内径“脾主身之肌肉”思想的影响创新强力健肌饮治疗重症肌无力;还有内径中“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依然对当今养生防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等等。

《伤寒杂病论》一、《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其作者为张仲景,由后世医家王叔和进行归纳与整理才得以流传下来。

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医书,并且被后世称之为“方书之圣祖”。

它的主要贡献主要有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和发展阶段。

同时张仲景他还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

通过六经论治和八纲辨证,并在对前人药方进行吸收、研究和改进的基础上发明了许多治疗方法如比催吐法、灌肠法等等方法。

二、《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乃至现代的影响《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治疗方面的医学著作,其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在《伤寒杂病论》之后涌现出了许多的医家对其的整理、注释、研究、发挥。

诸如唐代时孙思邈就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而不传”的感慨,于是努力收集资料撰写《千金要方》;唐代王焘在编著《外台秘要》时,也引用了许多《伤寒论》的内容,并且对其加以注解和发挥;清初喻昌《尚论》,清乾隆时柯琴《伤寒来苏集》,乃至民国曹颖甫作《伤寒发微》、《金匮发微》,以及民国余无言作《伤寒论新义》、《金匮新义》等等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伤寒杂病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研究等。

另一方面自《伤寒杂病论》后也出现了众多的医学学派,如“温补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温病学派”、“扶阳学派”等等,无不是深受张仲景学术思想的影响,在其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

历代各名家名医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及发挥等中我们不难看出《伤寒杂病论》对后的影响巨大。

正如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

”现如今《伤寒杂病论》中许多经方、要方仍然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着,为现代中医临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麻黄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白虎汤等等方剂。

还有应用于治疗西医疾病,比如乙型脑炎的白虎汤,治疗肺炎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胆道蛔虫的乌梅丸,治疗痢疾的白头翁汤,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的茵陈蒿汤,治疗心律不齐的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括萎薤白白酒汤等,都是临床中常用的良方。

喻嘉严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

还有吴澄:“张仲景医之圣也。

其治虚损之法,以行阳固阴为主,而补中安肾,分别用之。

故特立此二大法,可为万世之标准。

”此段话是说张仲景在治疗虚劳病方面的治法与用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之重大。

还有是如今的中医院校都开设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课程,是中医专业医学生必须要修的专业课程,是必须要学习的课程。

同时对于自学中医或者中医爱好者来说都是应该要读的经典之作。

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意义十分的重大。

《本草纲目》一、《本草纲目》主要的贡献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是我认为对后世及现代影响比较深远的一部书,这是一本药物学的著作。

该书花费了李时珍毕生的精力,经李时珍本人以及李氏家族共计三次大的修改,用了近三十年左右的心血成书。

全书共52卷,190万字,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的374种是以往未见记载的新药。

该书的主要贡献是书中罗列出系统的草药纲目,对各种药物作了科学分类,对每种药物都写出其名称、形态、产地、气味、性质、功用和采制过程,并且附有许多医方,更正了前人药书存在的很多错误和不足。

此外,这本书还附有动植物插图1109幅,一些形状复杂的药物都绘成了图画,便于医家查找和应用。

二、《本草纲目》对后世的影响及意义《本草纲目》这部融汇了李时珍毕生精力和心血的鸿篇巨著,不但在我国古代药物史上,而且在世界植物形态分类学史上都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草纲目》是医书中最全面、最详尽的一本,它集成了明以前药物之大成,把明代医药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先后被已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所记载的药物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被称为“东方医药百科全书”。

2011年5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英国召开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第十次会议。

由中国国家委员会申报的两部中医古籍文献《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同时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评审委员会对两部文献的独创性、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

李时珍经过几代人30年的时间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才最终铸成《本草纲目》,在他身上呈现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探索精神,对后世及现代的医务工作者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对我国传统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扬的信念更加坚定。

《温病条辨》一、《温病条辨》的主要贡献《温病条辨》是由清代吴瑭所著的书籍,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该书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吴鞠通在前人,如元代王履虽能辨证温病,但论之未详,明末吴又可区分伤寒、温病,但立法欠精纯,清代叶天士立论精细,但立法甚简,皆未能透达圆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

在治法上,吴氏以温邪易耗阴液为立法的依据,倡导养阴保液之法,并据临床实践,提炼叶天士医案温病治法,化裁处方,以切实用。

如分出清络、清营、育阴多种治法;又以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桑菊饮为辛凉轻剂,白虎汤为辛凉重剂,使温病治法用方层次清晰。

二、《温病条辨》对后世的影响《温病条辨》它是清代的一部研究温病学的一部标志性著作,对后世及乃至现代在治疗传染性疾病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治疗方法,意义非常重大,影响非常的深远。

诸如《温病条辨》中所罗列的“甘寒”、“辛寒”、“咸寒”、“甘润存津法”、“甘凉法”等等治疗法则,也会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以对比鉴别的方式加入“辛甘温法”、“苦辛温法”、“辛甘兼苦法”等等,以期警醒后来者,遇到温热病中夹杂寒湿的问题还要抓住患者的主症,结合临床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这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为我们后世及现代临床临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借鉴与学习。

还有《温病条辨》中的许多方剂诸如银翘散、清营汤、清瘟败毒汤等方剂成为现代治疗温热性疾病的代表性方剂。

比如此次疫情中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特效方“清肺排毒汤”中就是银翘散等的加减而成的,为在疫情的防治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以上四本书就是我认为对后世及现代影响深远的书籍,这四本书都是中医的经典之作,其中《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被称之为“中医的四大经典”。

在上学期间除了《本草纲目》没有系统学习外,其余三本书都是作为经典之作必须要修的必须课程。

可见它们的重要程度之大,对学习中医的人来说意义深远。

大家好,这里是@神农日记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与转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772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