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张择端是北宋的画家,生活在1085年—1145年之间,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画宫室,擅长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其中以一船过桥场景尤为精彩。
北宋在中国历史上经济是很发达的,其中纸币的原型交子就是在宋出现的。
从张择端生活的时间来看作为写实画家画的应该是宋徽宗时期城市繁荣场面。
宋徽宗在位时间1100年-1126年,但是公元1101年,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被收入御府。
宋徽宗赵佶在卷首题五签,并加盖双龙小印(已佚),从作画的时间来看,应在在1101年之前完成,也就是说可能画的不是宋徽宗时的经济繁荣情况。
在北宋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是在宋仁宗时期,宋仁宗在位时间1022年-1063年,仁宗在位时由于长期的和平,经济得到迅速增长,也正是在仁宗时在益州设立交子务,正式发行交子。
文人政治文化获得较大发展,“和而不同”的庆历士风得到涵咏和张扬。
之后便是宋神宗,宋神宗在位时间1067年-1085年,神宗继位时北宋已经开始面临一系列危机,庞大的军费开支,政府机构冗杂政费繁多,而且每年对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
之后的宋徽宗时期,官府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在金的南下攻打中宋徽宗被俘。
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场景中我比较倾向于描绘的是宋仁宗时期繁荣的景象,但是张择端的年限加上是写实,所以是宋徽宗之前的北宋场景,不排除作者张择端描绘的是对和平繁荣景象,朝廷清明的向往。
在繁荣的景象下是当时北宋逐渐衰弱迹象。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宋徽宗赵佶时期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漕运繁忙、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景象。
此时的景象看似繁华异常、纸醉金迷,实在暗潮涌动、大厦将倾,转眼繁华之后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金兵攻破东京汴梁,北宋灭亡,赵构南逃,建立了南宋。
表面的极盛《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时期。
早年生活在盛极一时的北宋,东京汴梁更是繁华异常。
作为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
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
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在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
因其笔力精湛,绘画功底颇丰,便命其绘画进贡给宋徽宗。
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
宋徽宗看后甚是喜欢,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暗潮涌动宋徽宗时期表面上的北宋已是极盛时期,东京汴梁无限繁华,这便很容易使人一叶障目,而看不见背地里的暗潮涌动。
宋徽宗即位后急欲政治上取得政绩,急于推行新法,可偏偏听信奸佞。
人总是喜欢听好话,偏偏奸佞马屁拍得香,赵佶吃这一套。
他们打着推行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公然贿赂,卖官卖爵,致使朝堂政治昏暗。
表面繁华强盛的北宋,在这些奸佞的一顿骚 *** 作之下,百姓苦不堪言,小规模起义接连不断,北宋危机四伏。
宋江是农民起义的一众代表,《水浒传》便是以此为背景而作的。
北宋的盛极而衰之势已显。
靖康之耻,北宋倾覆既然北宋倾颓之势已久,该来的还是得来,跑也跑不掉。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奇袭汴京,宋军不敌,金兵攻破汴京。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押送北方,繁华如此的北宋被洗劫一空。
纸醉金迷的汴梁终成一场幻梦,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在押送往北方的路上,当宋徽宗听言财宝被袭劫一空时也毫不在乎,但听到自己的藏书或被抢去、或不辛被焚便仰天长叹,悲痛不已。
二帝受尽凌辱,后宫妻妾多被抢去,见到金帝下跪恭维,终生被囚,直到死后才被送回南宋。
幸亏金兵兵围汴梁时,赵构脑袋灵光,成功逃出汴梁。
一路仓皇逃窜,被金兵追来追去,差点又被抓了回去。
但还是他运气好,没被抓到,偏安江南,建立了南宋,使得赵家的江山得以延续。
但是他被追来追去,被吓怕了,一生都不敢北上收复中原。
那些一直执着北复中原的将领,如岳飞,不惜杀之。
空有辛弃疾的“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怕是等不到了吧。
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