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第1张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 《四渡赤水》的主要内容,不要原文,在线急?

说到四渡赤水,不能不简单说一下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确定了党和红军的总路线和总方针后,又确定了眼前的目标——尽快建立根据地,使长途跋涉1万华里的红军有落脚之地。

最初的目标是北渡长江进入四川,与在川北活动的红四方面军遥相呼应必要时合兵一处,这是最为理想和稳妥的做法。

四川是军阀刘湘的地盘,长期与红四方面军作战已经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又面临中央红军入川、两大主力红军合流的局面,更值得忧虑的是蒋介石中央军会借消灭红军的机会收编川军。

迫在眉睫的危险着实让这位蜀中王头疼。

于是刘湘确定了坚决防堵红军入川的策略,派兵严密封锁长江的同时又派兵进入贵州与红军作战。

中央红军出遵义北上向长江南岸进发,在土城与南下的川军展开激战。

由于情报失真和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红军作战失利,毛泽东于是下令红军西渡赤水河进入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位于云南一侧的扎西地区。

这是一渡赤水。

随后,国民党军调整部署,以川军主力在长江北岸严密防堵,以中央军分两路从南面、滇军主力从西面向扎西的红军压迫而来。

这时,毛泽东建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果断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向东再渡赤水重新占领遵义,在川黔边境发展根据地。

红军主力于是迅速行动,红1军团和红3军团先后攻占遵义北面的桐梓和娄山关,然后由红3军团强攻遵义城。

贵州军阀是黔军,在西南各军阀中属于战斗力最弱的。

但在红军二进贵州却进行了顽强抵抗,进攻娄山关和遵义城的红3军团付出了很大代价,军团参谋长邓萍也不幸牺牲,所辖四个团仅有1个团建制完整,但每个连则也只有50— 60人。

同时,红3军团刚刚占领遵义,国民党中央军第一纵队吴奇伟就率两个师和黔军一个团赶到,在遵义外围与红军展开激战。

双方正在相持不下,战局明显对红军不利时,林彪率红1军团赶到,从中央军背后发起攻击,直插吴奇伟的指挥部。

吴奇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匆忙间向乌江方向逃窜。

红1军团以一部兵力追击,主力配合红3军团前后夹击,将两个师的中央军打垮打散。

前后共毙伤俘敌8000余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扬眉吐气的胜利。

红军的突然动作令蒋介石大为震恐,一时间搞不清红军的意图于是下令中央军和川滇黔军各部就地固守,重点还是长江北岸,同时又令中央军一部和湖南湘军在湘黔边境布防,防止红军东入湖南与贺龙的红二六军团会合。

此时控制遵义地区的党中央和红军也在谋划下一步行动。

遵义会议之前进入贵州虽然是为了摆脱敌军的拦截,但也是看中了遵义一带相对富庶的环境,在这一带建立根据地。

后来因为强敌迫近,这才又瞄向四川,却因土城之战失利而放弃。

现在红军二占遵义,在这里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又打垮了中央军一部,于是萌生了以遵义为中心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念头。

而当务之急就是趁各路敌军尚未合拢之际先吃掉距离红军最近的中央军第二纵队周浑元所部。

该部有三个师,纵队司令周浑元从1928年在井冈山地区就和毛泽东朱德交过手,然后全程参加第一到第五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与红军各个主力军团都交过手,对红军的战术战法十分熟悉。

1935年3月15日,红军全线向周浑元部发起攻击。

此时的周浑元已经到达鲁班厂,并在此构筑好防御工事,全力迎战红军。

双方从拂晓一直打到晚上7点,红军始终不能得手,而周浑元则开始部署反攻,同时有黔军两个团赶来,从后方向红军攻击。

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红军于当日夜撤出战斗,于16日在茅台县附近三渡赤水,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又到达长江边上。

这时的蒋介石电令中央军总指挥薛岳“共军已成强弩之末,势将化整为零,在乌江北岸,长江南岸,横江东岸打游击,冒险渡长江公算不大;应令各纵队实施江西围剿时之碉堡战术和先求稳定、次求变化的方针,分路自得堵截,逐次缩小,加以包围。

”由此可见,蒋介石并不是因为后来人们所说的被三渡赤水搞懵了,怕红军再渡长江。

而是认为红军已没有再渡江的能力,要去化整为零分散打游击了。

于是在蒋介石严令下,各路军阀部队开始在红军周围修筑碉堡封锁线:川军进至长江南岸的叙永、土城、古蔺一带以及桐梓、遵义间布防,黔军在遵义城周围布防,滇军则进至毕节以东布防。

红军现在三面受敌,而且连续作战部队已经相当疲乏,原先与中央军相比明显占优的山地机动能力因为遇到土生土长且有长期征战于云贵高原的川军、滇军、黔军也失去了优势。

一旦封锁线构成,红军将再次陷入第五次反围剿时的局面。

于是蒋介石狂妄的宣称“如许大兵,包围该匪于狭小地区,此乃聚歼匪之良机。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以毛泽东为首的红军前敌司令部于20日傍晚当机立断,决定四渡赤水,在河东寻求机动。

21日,红军从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

这样就打破了国民党军以古蔺地区为核心用碉堡锁死红军的企图。

但蒋介石见红军并未分散游击,于是认为将其聚而歼之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况且红军一直徘徊在地贫民瘠的黔西北,说明其战略方针尚未确定。

蒋介石于是严令各部向遵义开进,实行南北夹击,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25日,毛泽东和中革军委确定了以消灭黔军并由此扩大机动区域转向黔西南的企图。

但此时的红军已经相当疲惫,粮食给养又十分困难,在扎西、遵义扩大的兵员逃亡严重,已经不具备再打大仗、消灭黔军的条件。

这时,红3军团指挥员彭德怀、杨尚昆提出鉴于目前的困境建议突破敌军包围,转向东南的乌江方向,南渡乌江。

第二天就得到毛泽东、朱德批准,红军随即向东南乌江方向前进。

同时以红9军团伪装主力吸引迎头赶来的敌中央军,主力1、3、5军团穿过敌军封锁线向南极速前进,抢渡乌江。

不幸的是,敌军察觉了红军这一企图。

28日,薛岳接到报告说红军停止西进有回转的迹象。

但薛岳却未加重视。

30日,又有报告说红军已经突破封锁直指乌江,薛岳这才急忙报告蒋介石。

奇怪的是蒋介石这次却认为是红军的战术行动,竟然也没有重视。

xiang与此同时,红军情报部门于30日破译了敌方电文,发现周浑元和吴奇伟部正在尾随红军而来,如果一旦抢先一步到达乌江,很可能重演血战湘江的悲剧。

于是情报部门的曾希圣向毛泽东和中央建议利用掌握的敌方密码和电文格式冒充蒋介石向周、吴发电,调开这两股敌军。

毛泽东果断采纳,周、吴果然中计,红军避免了一场血战,赢得了南渡乌江的时间。

就这样,红军于31日堂而皇之的渡过了乌江,把几十万追兵和一大群碉堡全部甩在了乌江北岸。

直到4月1日,蒋介石才得到红军渡过乌江的消息。

接下来的10天是蒋介石极为痛苦的10天……严格来说,四渡赤水行动就此结束,暂时摆脱了敌军追堵,却还没有摆脱依然严峻的局面——尚未选择好落脚点!这是从江西出发就考虑的问题,现在行程万里还在选择中。

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在内心情都是十分沉重的,遵义会议确定是进入四川建立根据地,因为土城之战失利而放弃。

一渡赤水在扎西又提出云贵川,因为川军和滇军夹击而放弃。

二渡赤水设想黔西北,因鲁班厂失利而放弃。

原因就是国民党中央对统一西南各省志在必得,各地军阀守土有责,所以都不惜花费重兵重金与红军反复较量,坚决不允许红军在此立足。

四渡赤水期间,红军的战略决策及行动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蒋介石在给部下的电文中一再用“飘忽不定”形容红军,但却不知道红军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连续70余天在地贫民瘠又无根据地的崇山峻岭间穿梭作战,极度的疲劳带来了远多于战斗中的减员。

一渡赤水前红军总兵力为3.7万人,到过了金沙江后只剩2万余人,减员几乎一半!但是经过四渡赤水,红军彻底改变了自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以阵地战为主、死打硬拼的方式,毛泽东当年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又回到了红军。

这才是真正意义中的“得意之笔”!得意不是毛泽东的预见性,也不是神机妙算,而是实践!!毛泽东每每在危急关头采纳了领导集体中最成熟和最深思熟虑的建议,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其决策变化的灵活与快速的目的只有一个,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所以,把四渡赤水看成一场出神入化的妙算和从容不迫的行军,完全是对红军空前顽强战胜死亡的决心和寻求胜利意志的糟蹋!!

四渡赤水开始于土城战斗的失利。

土城战斗是毛泽东重新取得了党和红军领导地位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由于战场情报对敌军兵力掌握不准,战斗被迫转入转移。

红军在土城西南不远的一处河滩架设浮桥,连夜一渡赤水。

而后,红军试图占领叙永县城又再次失利,渡江北上入川计划受挫。

红军在太平渡和二郎滩二渡赤水回师黔北。

攻下娄山关,再取遵义城,毛泽东沉着果断,指挥红军在敌人的援军之间快速穿插,直接攻向茅台镇,准备从茅台三渡赤水,折返贵州。

红军在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向东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师贵州,把蒋介石的全部追剿红军的部队远远地抛在后头。

红军四渡赤水后转头南下,在金沙江皎平渡凭借7条木船全部渡过了金沙江。

从此,中央红军巧妙地跳出了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重新获得了主动权,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78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