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图

黄土高原地图,第1张

黄土高原地图 黄土高原在我国哪个省份?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

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黄土高原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侯,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

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

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黄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产生了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

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1000余千米,南北700千米。

地处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一作甘肃洮河及乌鞘岭)以东、秦岭及渭河平原以北、长城以南区域;包括山西全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中部和东部、青海省东北部、宁夏东南部和河南省西部,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一般以甘肃乌鞘岭为西界,不包括青海省;面积尚有60万、50万与30万平方千米诸说,本文西界与数字均据《中国大百科全书》)。

按地形差别分为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

黄土高原海拔多在1000~2000米间,山岭高达2500米以上。

除六盘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等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

黄土层厚度50~80米,陇东与陕北可达150米,最厚达180米。

高原地面黄土覆盖率为70%,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地。

黄土高原年均气温6~14℃,年降水量200~700毫米。

从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

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

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分布明显。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与河谷农垦历史悠久。

黄土高原地面沟壑纵横,这是由于水土流失而造成的。

黄土为颗粒细小的土壤,质地疏松,透水性强,垂直节理发育,具沉陷性,属于粉沙土壤,又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雨量集中,且多暴雨。

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千沟万壑,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冲沟和塬、梁、峁等地貌类型。

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2.5~7.5千米/平方千米,地面分割度为25%~45%,地势起伏大,从分水岭顶部至沟谷底部的最大落差有200~300米。

地面坡度可达35゜~55゜,多出现直立的陡崖,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

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由于黄土高原地壳还在不断地上升,河、沟还在不断下切,这更加剧了这片高原的高低起伏。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每年经三门峡下泄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余万吨。

黄河出三门峡流经下游平原,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使黄河成为地上悬河,水位高于地面数米甚至10米,遇到暴雨即有决堤危险,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对于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国已采取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主要措施是改土治水、治沟治坡、植树造林、种草,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风成、水成及风化残积而成三大类。

不少学者认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经过风力的搬运和堆积作用,再经受水流等其他外力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黄土,逐步堆积成现在的黄土高原。

根据多种资料整理,若有不当,请见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25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