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潮水连海平,第1张

春江潮水连海平 能否用自己的话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两句诗的意境?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夜,让这温暖的江水、明艳的春花和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连同诗人那千古悠悠的情怀,一起走进我们的内心深处。

春天的江潮,一波连着一波,一直和那水势浩荡的大海连成了一片。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此时此刻,试问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此情此景,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一波又一波地推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有一天,太阳落山了,张若虚独自散步,来到富春江边。

他眺望着远方,江水波澜不惊,映衬着天边起伏的远山。

春潮暗涌,江水又涨起来了,一望无垠的水面好像与遥远的大海平连。

春风习习,夜虫唧唧。

诗人轻拂袍袖,挥去了扰乱他的小虫。

一轮明月从渺远的大海上升起,照耀着平静的江面。

诗人心如止水,白日里江涛的轰鸣,飞鸟的聒噪隐匿了。

只剩下这寂静的夜,明亮的月,还有富春江边星星点点的花树。

他思绪如行云流水,一首《春江花月夜》酝酿而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起始两句,就营造出一个安静和谐的美丽画面。

是啊,富春江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情感的归宿。

江水寄托了他的情,江花、明月成就了他的美。

我们今天看到这两个诗句,也不由得被带入了那晚的妖娆夜色中。

正是由于这两句生机勃勃、起势壮阔。

才有了以下“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等等诸多优美诗句传世,展示给我们美不胜收的意境。

月亮的美色,在诗人的乡思离愁中,怡如一杯醇厚的美酒,是历经发酵苦闷的延伸和结晶。

诗人看“滟滟随波千万里”,水波涟漪,静影沉璧,却突然感到了心中有一丝不平。

为什么月色笼罩春江千万里,可我望尽了春江水,也没有看见家乡的袅袅炊烟!抑或他猛然发现月亮与自己一样孤寂。

明月爱恋着春江,却苦于跨越时空,天地相隔。

唯能与白水互映,不舍昼夜。

依如诗人自己,长望这静谧春江水,期盼能望见家中亲人的缒眷。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写于唐朝初年。

诗人张若虚一生仅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之一。

也因这一首诗,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诗人真可谓是妙笔生花,轻轻挥洒,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壮丽奇境。

笔触细腻,创设了一个妙绝的神话世界。

闻一多先生誉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千百年来为无数读者膜拜。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张若虚这1首之外,尚存诸葛颖1首,隋炀帝2首,张子容2首,温庭筠1首。

与张若虚的相比,或显得格局窄狭,或显得柔弱无骨。

此虽旧题,经张若虚易手,艺术生命焕发出熠熠光茫。

时至今日,细细品味,仍让我们叹为观止,余味无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37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