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第1张

陶片放逐法 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真的需要6000票才能放逐吗?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中针对古希腊政治领袖、精英、贵族而制定的陶片放逐法开始实行。

对于雅典的民主政治而言,这是一条重要而特别的法律,整个陶片放逐法的过程,由公民大会控制实行,因此,雅典公民有权在陶片上写下那些在雅典城邦中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接下来通过投票表决权,对于投票获得者最多的人物予以10年政治放逐。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政治放逐制度中,出现了“6000”票这个关键数字。

在1959年出版《世界通史》一书中,6000指的是被放逐之人的名字在陶片上出现了6000次;但是在《古代希腊史》一书中,6000又特指参加此项政治制度的公民法定人数。

那么雅典陶片放逐法中的“6000”到底指的是什么呢?6000票有哪些史料?与陶片放逐法有关的最直接古典史料中,只有《阿里斯提德传》提到过放逐法中“6000票”直接史料证据。

书中如此描述陶片放逐法,如果执政官在统计这些陶片总数是总数量少于6000票,则不能实行陶片放逐法。

如果按照希腊古典史料的直接阐述,那么这里的6000票,指的就是陶片放逐制有效执行的最低票数。

但是古典史料中再无关于“6000”含义的直接解释,更何况没人能够证实,这种流传至今的材料,是否与真实的陶片放逐法毫无差异,所以想要获悉6000票的确切含义,就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推测与揣摩。

首先,就是通过雅典出席这场公民大会的具体人数,来推测6000票的真正含义,因为投票人数才是确有效票数的直接依据。

据希腊历史学者估计,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城邦正处于方兴未艾之际,这时能够出席公民大会的的公民人数应该在5万人或者3万人左右。

但是并非所有的雅典公民,都会去参与这场陶片放逐的投票过程,因为据历史学家考察,举行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所能容纳的人数大概在6000人左右。

那么到底有多少雅典人会去参加公民大会呢?关于这个问题,在一些文献史料中也有过间接的陈述,比如史学家修昔底德曾提到过这样一个事情,公元前411年,雅典有一支“四百人”的游说队伍,打着5000人的旗号推翻了民主制,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具有管理雅典事务的公民人数应该在5000人左右。

除此之外,陶片放逐法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投票公民写在陶片上的这个人的名字,事先是不具有预设选项的人,而每个人心目中危害城邦制度的人又不完全相同,因此放逐法的票数就被分散开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某一个人想要一次性获得6000以上的投票,其实很难成立。

6000票在雅典法律中有何意义?接下来,可以换个角度再思考这个问题,从陶片放逐法开始实行后,雅典人每年都会通过民主大会上的投票,放逐一位他们认为对雅典城邦有危害的人,所以陶片放逐法的生效条件并不苛刻。

从这一角度而言,笔者或许可以大胆推测,这项制度中的6000票,或许是陶片放逐法生效的最低限额,而非被投票的人所得到的具体票数。

毕竟雅典其他法律中的投票数字,也能够为证明这一猜测提供具体的佐证,因为6000票这一具体数字并非只有在陶片放逐法中出现过。

在雅典授予外邦人公民权的法律中就有过这样的规定,如果参加公民大会的投票人数少于6000人,那么这项决定则不能生效;雅典法律中在单独处置某一位公民,或者恢复某一人的公民权时,都必须有不少于6000人的公民参加投票授权,才能让这项公民大会的决议生效。

通过雅典法律中的这些表述,可以看出“6000票”基本已经成为了雅典法律中特指参加公民大会投票的最低总人数。

这些与6000票有关的雅典法律中,基本上都是在为“人权”投票。

从古至今,在雅典人的眼中,重中之重的权利就是“公民权”,一个人被授予或者是被剥夺公民权,必须在大多数人都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授权,所以6000票对于雅典人而言,其实是一种普遍意愿的象征。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再将陶片放逐规定中的6000票视为“被放逐人获得6000票”之意,恐怕就太过于冠冕堂皇了。

因为在实行陶片放逐法的这一时间段里,雅典的公民会场所容纳的人数,就在6000人左右;而雅典法律中所出现的普遍理念,都是将6000票视为投票有效的最低总票数。

6000票对于陶片放逐法的影响由于这种法定的“6000票”设计,也让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具有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将6000票视为执行放逐法的有效投票总数,让得票人数最多的人被放逐的话,也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参与放逐法的票总人数超过6000人,必然就会有一个人被放逐,但是这个被放逐的人选,却拥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陶片放逐法人选的不确定性,可以借用陶片放逐法的政治事件为例。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有两位著名的政客,他们二人分别为伯里克利和修昔的底斯,当时这二人是雅典政治舞台上的死对头,伯利克利的将政敌赶出雅典城邦,他发动了一场陶片放逐。

正是参与陶片放逐的公民投票总人数超过了6000人,所以让这场陶片放逐的结果拥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就是当投票超过6000票时,他们二人中间必然会有一个人被政治放逐,但是在投票结果未揭晓之前,谁都不知道被放逐的人到底是谁?所以伯利克里发动的这场陶片放逐,颇有几分“玩火自焚”的味道,好在最后的结果是他的对手被放逐。

只是这种不设预设的投票结果,让陶片放逐法的投票结果多次出乎人们意料,所以这项制度后来也被彻底废除。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参考资料:《古希腊雅典的陶片放逐法》《雅典陶片放逐制中的“6000”票辨析》

首先明确一点,陶片放逐法也叫贝壳放逐法。

雅典最盛时的公民人数不过四万·四万人中,当官服兵投者身居海外者数万,公民在家者,能经常频繁出席公民大会者又在少数·据估计,经常参加者只占公民总数的十分之一,即4000 人·被放逐者都是頗有影响的人物,公民又不可能意见一致,如此,要使被放逐者得票6000人,岂不难哉?英文的普鲁塔的《传记集·亚里斯泰传)(Plutarch's Liv记es),其中一段讲到贝壳放逐法的实行。

原文是这样的:It(即贝壳放逐法Ostracism )was Performed,to short,in this manner. Every one taking an 0 “,a Sherd,that is,or Piece Of earthenware,wrote it the Citizen s name he would have banished carried it to a certain因Of the maket一place with wmden rails. First,the magstratß numbered all the sherds in if there were ]灬than six,the ostracism was Imperfect月then laying every name by, they pronounced him whose name was written by the larger number banished for ten years,with the enJoyment Of his estate.试译如下简短来说,贝壳放逐法是按这种方式实行的·每个公民拿一贝壳,或一陶片,在上面写下他要放逐的公民的名子,再把陶片投到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市场的一个指定地方·首先,由官员统计所有陶片的总数(因为如果少于六千,则贝壳放逐法不能实行)·然后,按名子把陶片分别摆开,票数较多的人则被宣布放逐十年,但仍享有其财产。

现在问题清楚了·不是某人票数超过六千,必须被放逐海外十年,而是参加投票的总人数必须超过六千,才符合实行贝壳放逐法的法定人数·如果参加投票的总人数少于六千,则投票结果无效,贝壳放逐法不能实行·而每次实行贝壳放逐,无论公民的意见多么分岐,都有一个得票较多的人被放逐出去·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建树过卓著功勋享有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很容易就被放逐出去我们也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平民领袖许珀波罗斯本打算联合阿尔西比阿德放逐温和派领袖尼细阿斯,结果因阿尔西比阿德又与尼细阿斯联手,自己反倒被放逐出去·贝壳放逐法已经成了覺派斗争的工具,完全失掉了维护民主政治的作用,因而人民被触怒了,在许珀波罗被放逐后,停止并废除了贝壳放逐法·在弄清了这个问题之后,我又查阅了萁它一些教材,发现前苏联的塞尔格耶夫著《古希腊史》(缪灵珠译, 195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说法是:在实行贝壳放的公民大会上,“每个公民便在牡蛎壳上写下他认为危害公民自由的人的名子·于是,那个被大多数判巪有罪的人,便须离开雅典的国境,为期约十年,期满之后他便可以回到雅典来,而同时也恢复他以前的一切公民权利" ·另外,最新出版的一部教材,北京大学朱龙华著《世界历史》上古部分(199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说法是:在实行贝壳放逐的公民大会上,“若参加人数在6000以上即可生效·投票结果若某人获多数票就要流放国外十年,但不动其财产· "塞尔格叶夫没有提到票数,朱龙华先生明确指出“ 600俨人为参加投票的人数,而不是被放逐者所得票数,这与普鲁塔克的说法完全一致。

不过,塞尔格叶夫的“大多数"和朱龙华的“多数票”的说法都不够准确,因为它可以理解为“过半数",也可理解为“得票较多的”,这一点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58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