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大发明

中国第五大发明,第1张

中国第五大发明 你认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为什么?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科举制度

西方学者大多认为,科举制度对西方和世界具有极大贡献,甚至将科举制视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并称。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盛誉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谩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科举制,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从此出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现象,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知识分子有机会跻身社会上流。

此前,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社会阶层流通小。

科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在常讲的是狭义上的。

广义的科举指的是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类似于贡举,起始于西汉;狭义上的科举即“科举取士”,起始于隋朝。

隋唐以前选士制度多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隋唐以后考试制度才成为了主要的选官制度,举荐转为辅,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隋文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混乱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与此同时伴随的是官吏人才稀缺的问题。

于是,隋文帝参考了此前南梁、北齐取士方法,于开皇十五年(595年)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皇十八年(598年)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举士,下诏:“不问出身门第,只看学识才华,由朝廷组织考试,择优录取。

”,确立了秀才科。

到了隋炀帝大业年间(604-618年)首开进士科,被视为科举开端。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发布诏令,准许士人参加州县考试,合格者保送入京,参加省试,次年又诏令有德行和真才实干的人“投牒自荐”。

唐太宗时期,实行了偃武修文的文教政策,扩建了学舍规模、增加了学员人数。

常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多达五十余个,其中以明经、进士二科最为重要。

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

礼部试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通常每年正月左右连续三天举行考试。

进士科在这三天期间,要考“贴经、杂文、时务策”三门。

武则天曾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是殿试制度的开端,但并没有成为永制。

《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

”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考生源于乡贡,由兵部员外郎一人主考。

与进士科同年举办,内容有马射、步射、平射、马q、负重、摔跤等,此外还需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者” ,才能够“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虽然只实行了一段时间,但出现了武进士郭子仪这样的人才,也为后世提供了参考。

天宝年间,科举制度内容形式基本成型。

此外,玄宗朝进士科又加考诗赋,进士科又称“词科”。

结语:科举制度的形成,有利于中央政府从世族豪强手中夺回选拔官吏的权力,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既稳定了社会也缓和阶级矛盾。

科举制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选贤与能,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庶族地主的崛起且期待参与统治。

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对此后中国有着重大的政治影响,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大大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教育事业发展和学风的弘扬。

我认为是陶器,陶器曾被很多人认为是多中心起源的,但实际是从中国起源的(目前以江西万年仙人洞19000年前陶器为世界最早)。

具体论证请参考我在头条发的《世界各大古文明都起源于东亚(上)》。

陶器作为定居农业的最大推动者,重要性超过火药与指南针,至少与纸的发明并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61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