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震

蒋方震,第1张

蒋方震 古代将军造反时,为何大多数士兵都会听将军的,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古代士兵效忠天子?乍一听,仿佛理所当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

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我们看《雍正王朝》电视剧当中,就有这么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当时,年羹尧带着一群亲卫回京,大热天,皇帝让这群人卸甲凉快凉快,结果所有人非但没有听从,反而齐刷刷地看着年羹尧请示可否。

这座大厅里早就为皇上摆上了冰盆。

可是雍正向下边一看,进来的军将们却仍是穿着牛皮铠甲,一个个热得大汗淋漓。

他笑了笑说:“今年天热得早了些,想不到你们还穿得这样厚重,真是辛苦了。

都宽宽衣,解了甲吧。

”“谢万岁!”话虽然说了,可是,他们却没有一个人敢解甲宽衣。

雍正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自顾自地继续说:“毕力塔,还有冰没有?你拿些来赏给他们。

哎?朕不是已经说过了,让你们都卸甲休息的,你们难道没有听明白吗?宽宽衣凉快一下嘛!”众兵将还是不作声地站在那里,一向说一不二的雍正皇上惊住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受到这样的冷遇,他的脸色“唰”地就黑下来了。

雍正皇上今天真是开了眼界。

有一句常挂在他嘴边的话:朕的话从来是只说一遍的!可是,他让兵士们解甲休息,竟然连说了两遍都没人听从。

他当时就想发火,可还是忍住了,只是向年大将军投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年羹尧开言了:“哦,既是万岁有旨,你们可以去掉甲胄,凉快一下了。

”大将军一声令下,众军将这才“扎”地答应一声,三下五去二地把甲胄卸掉。

一个个只穿单衣,露出了胸前健壮的肌肉,还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纹丝不动。

雍正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阴寒的凶光,但稍瞬即逝。

这可就让雍正给伤着了,吃的朕的军粮,拿着朕的军饷,可在这群我大清的士兵们眼里,朕竟还比不上你年大将军。

至此,年大将军便注定了,自己的未来,将会极其惨淡。

虽然这个桥段里,雍正面子上挺不好看,但现实就是现实,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士兵,有那么高的政治觉悟,能在千里迢迢之外的军营当中,时刻保持着忠于天子的坚定觉悟。

在古代的军制当中,甭管是府兵、募兵还是抓壮丁,这些士兵们进入军营最初的目的都不是被忠君爱国的思想所感召,要么是为了混口饭吃,要么是为了功名利禄,要么就是倒了血霉,被强绑过来了。

猛地被塞到一个陌生的军营当中,旁边的伙计们都不认识,大家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一样,被强行整合在一起作战,在这种条件之下,你还能有啥指望呢?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凑到你旁边跟你谈理想,讲忠君爱国之道,你肯定会忍不住爆粗口。

要谈就谈点儿实惠的,盛饭时候能不能给多来一勺饭;下次再来批新盔甲,能不能优先考虑给自己换换新的;打仗时候,能不能给我排到后面点儿,别让每次都给炮灰级待遇;论功行赏之时,能不能别抢得那么猥琐,好歹给我留一份。

这些实惠谁能给你,靠的还不是上级直属领导?当你被老兵欺负得有苦难言之时,脏活累活都是你的,有好吃的没你份儿之时,领导突然站出来,都别闹了,这小子跟我混的。

这一句话,就改变了你的命运。

军营里再没人欺负你了;大伙有吃的,自己也能吃顿饱;战场之上,对面有骑兵队伍,也不让你优先赶过去吸收动能了。

这个时候,士兵便自觉地跟自己的领导结成了天然的同盟。

打仗时,替领导挡刀、冲锋时替领导卖命,因为这个时候的士兵,已经知道了,领导就是自己的天,他完蛋了,自己也得完蛋。

就这样你的领导越升越高,最终当上了将军,而先前在他身旁的人们自然也就鸡犬升天,你也随着升了一级,而后不久,身边也有了自己的小弟,一如昨日的你。

这样一个利益群体便形成了,如果某一天,皇帝突然看将军不爽了,想要办他。

将军如果求生欲挺强的话,那只有造反这一个途径了。

当然,前提是有兵权,没有牙的老虎,只能坐以待毙。

而且,历史上但凡真想造反的主儿,没有一个大张旗鼓地说要杀皇帝的,都得多少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里面的理由五花八门,当然,主要是以谣言为主:要么是皇帝驾崩,皇位被篡;要么是皇帝被囚禁,自己领兵入宫迎驾;要么是皇帝被蛊惑,自己本着义务的原则,入宫清君侧。

反正就是,我要扛着你的牌子,理直气壮地去砸你的饭碗。

古代可不比现代,消息闭塞,人云亦云,将军当着众人的面说什么,人们很难提出有力的质疑和证据来推翻对方的瞎扯。

作为底下的士兵,怎么办?肯定会征询一下自己老大的意见,老大上面还有老大,就这样,一层层传递到将军的核心大佬圈子里面。

这里面的人,谁还不知道将军想干啥,但他们这个圈子,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均沾体。

将军被搞掉,自己这帮嫡系们也都得倒霉,而自己若是跟着将军拼一把大的,那说不定还能再向前好几步。

跟着领导走,这个信号便被一级级反馈下去,至于底下的人知不知道是造反,已经无所谓了,炮灰就要有炮灰的觉悟和素质,跟谁都是战,管那么多干嘛?就这样,这群士兵们便跟着“头羊”,踏上了那个,失败后很严重,胜利了,也跟自己其实没多大关系的造反之路。

简单来说,这涉及对军队的控制权问题。

所谓q杆子里出政权,谁掌握了军队,谁就拥有了控制政权的筹码,古今中外皆然,从这一点出发,皇帝本人是必须要掌握军队的,不然皇帝就不是他当了,分分钟成傀儡甚至灭族。

矛盾的地方在于,整个国家的军队很多啊,且分布在边疆重镇,皇帝一个人怎么统领?这就像官府一样,皇帝当然想自己统御万民,可是做不到,那就只能建立一个官僚制度,经过逐级官吏传达,施行自己的意志。

军队也一样,皇帝要想掌控全国军队,那就只能建立一个军队系统,由元帅、各级将领往下推,最后到士兵。

而造反,就是某个将领不听皇帝的了,带着底下人反抗皇帝。

造反,其实就是这个制度的一个弊端,因为皇帝掌控军队是间接的,皇帝掌控将领,将领掌控士兵,皇帝是通过掌控将领然后再掌控士兵,士兵是不一定效忠皇帝的!士兵不一定效忠皇帝的原因很简单,古代的士兵不少志愿兵,而是义务兵,他们不是自愿来为皇帝抛头颅洒热血的,渴望建功立业的只是少数,绝大部分是被抓壮丁拉来的,当兵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一个职业。

皇帝又远在京城,绝大部分士兵是没见过皇帝的,而将领近在眼前,再加上军事作战所需的士兵服从将领(这是必须的,军队内部必须保证将领的权威,不然打仗的时候将是一盘散沙),皇帝对士兵的管控力自然比将领弱。

这一点,皇帝也是看的到的,为了防止将领造反,他们相出了种种方法,总的来说就两大类,一个是分离将领和士兵,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另一个则是把握住粮饷。

第一个方法很有 *** 作难度,如果玩得不够,将领跟士兵打成一片,等于没玩;如果玩得过火了,比如统兵权与练兵权分离,这个将领练好的兵交给另一个将领去带,将领跟士兵大眼瞪小眼,对皇权的威胁是小了,可同样的,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大受影响,毕竟哪个士兵会甘愿把命交给陌生的将领,打起仗来,心里总是怀疑将领的指挥,而将领对士兵不熟悉,调度起来也很麻烦。

运用这种方法的很多,比如虎符、监军等等制度,都是为了防范造反。

第二个方法就是夺取将领发粮饷的权力,粮饷这东西,都是来自于民间赋税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嘛,问题是这羊毛谁来割呢?是中央统一割好了发到士兵手上呢?还是将领自己隔了发?在中央强势、财政充裕的时候,打死都不会把割羊毛的权力交给将领的,将领给士兵发粮饷,士兵感恩戴德,眼里就只剩下将领了,哪还有朝廷和皇帝?但在少数情况下,中央又不得不将适当的财权交给武将,让将领就近征集粮饷无疑可以给朝廷省去大笔人工和运输费用,军队获得补给也更及时,打仗打得更有劲了,在财政不充裕的时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不过下放财权是一把双刃剑,武将统军与财政权合一,虽然可以增加军队灵活性,增强战斗力,但也会大大增加武将造反的概率,没有钱,武将造反就没有底气,有了钱,什么不敢?历数那些比较大的造反,比如安史之乱,那就是因为中央下放了财权,军饷是将领发的,士兵对将领非常拥护,这才敢造反,不然像钟会,可能先被自己部下给干掉了。

宋朝有鉴于唐末五代的军队政变(多的数不过来),推行了一场全面的弱军行动,什么以文治武、财权分离、下属限制等等,彻底灭了将领反叛的苗头,之后的朝代沿而用之,并进行改进,所以宋朝以后,武将造反就很少了,成功的几乎没有,更多的是哗变,如苗刘兵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7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