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无名氏

杂诗无名氏,第1张

杂诗无名氏 同是落地后滞留长安,无名氏的杂诗和常建的落第长安,哪首更好?

唐代有一位不知名的才子,在落第后,写下了一首十分经典的千古佳诗,这便是下面这首《杂诗》,诗曰: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唐代诗坛“高手如云”,很多著名的大诗人,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经典名作,甚至,连一些不知名的人,也留下了很多千古名作,我们将这批人统称为“无名氏”,《杂诗》便是这样一首“无名氏”的作品,这首诗很经典,尤其是后二句,流传极广,是千古名句。

另外,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和唐代一位著名诗人常建的《落第长安》非常相似,同样都是表达科举失败后,羁留长安的那种复杂情感,而且诗文句式,声韵文字,也有相通之处,常建的这首《落第长安》诗说: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这两首诗,究竟是谁“抄”了谁的,如今已经很难分辨了,但是,如果将两首诗比较一番,就会发现,两者所描绘的意境和产生的艺术效果,有着很明显的差别。

常建写一个落第才子羁旅长安的心情,叙事直白,真切感人,但也因此少了几分含蓄和诗意美,而无名氏的《杂诗》,却更加低沉婉转,含蓄唯美,通过美丽的想象,将气氛营造地浪漫而又唯美,手法高明,极富艺术感染力,无疑,要比常建的作品高明许多,所以我们便来重点看一下无名氏的这首《杂诗》。

第一句说“旧山虽在不关身”,江山如画,但和身在长安的诗人却没有多大关系,这其实和常建的那句“家园好在尚留秦”意思类似,但是“不关身”三字却有一种落寞、遗憾之感,那种失意的无奈,一下子便感受到了。

第二句说“且向长安过暮春”,意指暂且在长安度过春天,这和常建的“且向长安度一春”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暮”字代替了“一”字,但是一字之易,感情却有差别,暮春意味着春将归去,热闹的夏季将要到来,可见,诗人的情绪已经渐渐转向豁达,不再是一味地消沉落寞。

末二句是千古名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满树梨花、一溪明月,不知道这样美好的景色,今晚属于何人呢?诗人思念故乡,却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家乡的一树梨花、一溪明月,来描绘心中的感情,妙在诗人却能将这普通的景色,描绘地这样高雅、幽美。

皎洁的月光下,一树梨花宛如月中仙子,这是诗人对家乡最美的记忆,在饱经长安城的繁华与落寞之后,诗人想到了故乡最纯美的景色,那份质朴和唯美,的确不是其他事物能够比拟的。

诗人用“一溪”来写月,也新奇别致,不但写到了溪水,还因为隔了一层,将月色写得更加生动了。

其实这首《杂诗》,并没有描绘具体的事情,但表达出来的唯美意境和细腻情感,却又有更大的感发力,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倘若因为不知姓名就埋没了这样一首好诗,可真是一件憾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72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