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的意思是什么

相由心生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相由心生的意思是什么 怎样理解相由心生?

照相馆李哥,和我说修行人的面相,可能他照相多懂点。

我家附近有个照相馆很小,就是一种很旧的照相馆,好像开了三四十年了。

这个老板是叫李哥,40多岁人是继承了他父母亲的照相馆来做人非常的和蔼可亲。

照相收的也不贵,多年来照寸照,服务街坊。

我经常去找他复印点东西,也照相像。

和他熟了,经常和他聊天,他说话挺有意思。

有一次我问:你天天对着这么多的面相,你觉得什么是相由心生。

他说:面相是一个人的信息。

与这个人互动的人都能够接受到这种信息。

人的信息传达有很多种方式。

第一是语言,语言是非常直接的,但是语言因为文化文字心理的干扰变得很难沟通,所以我们经常觉得有人说谎话很难识别,有人口里说一套,事后做一套,你很难搞清楚。

尤其是咱们中国人说话很讲究艺术,他说什么你不猜一猜还不知道他的意思,所以语言被我们用坏了,已经不成为最好的信息表达方式。

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经常说话不算话,话里有话,不好好说话。

还有一种信息表的方式是动作,比如握手抚摸拍肩拥抱等等这些肢体的触碰。

这些也是一种信息表达的方式,比如意大利人很喜欢做手势,讲话做手势,这种也是信息表达。

那这样的信息表达常常也只能表达一部分的情况,你无法从一个身体的触碰或者某个手势知道这个人所有的情况。

还有一种表达是心灵沟通,这是一种很高层次的信息表达,就是必须表达的人和被表达者这个互动的双方心灵层次灵性程度都很高。

两个人可以进行灵魂沟通。

这个情况很少见,一般的普通人都见不到,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也不懂,所以就不乱说了,还有一种表达就是面相,一个人的面相就好像一张名片,这是一张说不了谎的名片。

当然不懂得看这种名片的人无法看懂,懂得看这种名片的人,能从这张名片看到很多很多信息。

相由心生的意思就是说人的面相是这个人心意识和心灵程度的一种全然的展现。

这种展现是很不好掩饰的,他通过后天的知识文化或思维来掩饰,都无法做到很好,因为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他没有办法做到。

比如弘一法师的影剧,不管是谁饰演都无法演出弘一法师那种悲天悯人的面相。

这就是演员演技再高,五官再像,也无法把那个神情演出来,因为这东西是靠修心修出来的。

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是面相,实际上是他的心相。

心相通过面相展现出来,当然他还可以通过他的文字,通过他的语言,通过他的行迹等等展现,然而当你看到他那张脸的时候,你就能够完全的体会到他的境界摆在那。

一般人如果经常动心机,那面相一定会体现出那股想隐藏却往外冒的狡黠来。

有些人精于算计,那个样子一看就是非常精明,一副绝对不会吃亏的样子。

有些人心直口快,比较单纯,那样子憨憨厚厚的,从面相上就能看出。

我说:那为什么菩萨像都是一个样子,没有什么不同的面相呢?他说:问的好,菩萨不偏不倚,不垢不净。

没有分别心,对境不生心。

自然在塑像上面只取其总的法像,比如庄严肃穆,慈悲宁静。

如果一个人能修得像菩萨一样,他一样也会拥有这样的面相,只不过在他肉体的脸上面一般人无法去发觉,只能感受到。

你懂的人,一看就明白,这个人不简单。

我说:那有修行程度的,他们的面相有什么特点?他说:有几大特点。

第一大特点就是无求之相。

你从好的修行人的脸上看不到他有所求的任何感觉,他已经到了无求的地步,所以没有企图心,他就没有企图相。

古话说人到无求心自宽。

实际上人到无求心宽了面就宽。

面宽并不是说变大了,而是说舒展了不再皱眉头,不再忧心忡忡,愁容满面。

没有一丝拧巴,没有一丝做作,全是自然的平静。

人世间有一些人也不一定修到菩萨的程度,他就是在做人上面比较随意无求,不执着。

欲望不是很大,这种人很从容很淡然,你看她你就知道他一定不爱跟别人争论,一定不去抢东西。

那种面相不一定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斯文的样子,而是一种很平淡的内敛。

这种样子是装不出来的。

第2个特点,就是慈悲之相。

一个人修行程度很高,绝对是非常慈悲的,即使他对人的态度也许不一样。

哪怕他喜欢发脾气,其实他内心也非常慈悲,这种慈悲是一个人的心向善到了一种极致的时候。

散发出来的一种现象,这种东西会弥漫到整个面相上。

带出来的信息,就是悲天悯人。

我说:不是说佛菩萨一切无可得,本无众生可渡吗?为什么又说要悲天悯人的慈悲呢?这是不是矛盾?他说:地藏菩萨为什么要到地狱里去度众生,他发的誓愿说地狱里的众生没有渡尽度空,他就不成佛。

地狱里的众生又怎么可能会空尽呢?地狱的众生是永远不会渡尽的,可是你从本相上看地狱里连众生都不会有,或者说连地狱都无可有,正因为什么都无可得,所以地藏菩萨说他不成佛,是因为他知道无佛可成。

但是就在这个无佛可成的精神理念里。

他还是得发这样的宏愿,还是要实实在在去度众生。

这就叫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在行愿上一定要有大慈悲心。

你没有这种大的共情,没有这种替别人受苦的布施心,奉献心,何谈修行呢?我说:那慈悲相和慈爱相,有什么不一样?他说:慈爱相是自私的。

慈悲相是无私的。

母亲的相就是慈爱相,但她只对着自己孩子或者对母子相关的人情体现出来。

慈悲相则不然,他对这世界上所有的众生都体现。

我说:佛法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是这样吗?他说:是的,这话说的很好,无缘大慈,不因为你跟他有缘分才去慈爱他。

慈爱众生是一种本分,是不需要因缘聚合作为前提条件的。

以因缘为条件的慈爱只是有局限的狭隘的慈爱,只有不分因缘不分种族,不分时间不分肤色,不分种类通通都在这个本分里面慈爱。

这就是无缘大慈。

到了无缘大慈,其实就是慈而不慈,不慈而慈,没什么慈不慈却常在慈中。

同体大悲也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优秀的修行人能够有慈悲相,就是因为他心已经和众生一体了,众生和他无二无别。

他能够体会到众生的所有的苦痛,他能够从这些苦痛中深深的去慈爱这些众生。

然后又不执着于这些慈爱。

于是这种慈悲相就体现为一种无私的冷静的慈悲。

4个字去说这个形象最为贴切,就是悲天悯人。

第三,就是清净之相。

我问什么是清静之相,是说这个人的面相很干净很清雅吗?他说:那是因为洗脸洗的太好,护肤做的不错,那不是清静,只不过是干净。

清净之相是距离之相,是和世界和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有距离,这个面相让你感觉这个人有点冷冷的,看什么东西他都有距离的,但是他不是冷漠,他只是有距离。

或者说这是一个理智的面相。

什么事情他都知道,但是却都不关他的事,他都不干涉。

他也不纠结进去,这是一种有定力的相。

人没有定力跟着事情胡乱动心,那个面相一定会表现出来。

定力相不是说闭着眼睛,垂着头弓着背,像画上的罗汉图一样。

定相是很灵活的在世界上照常吃喝拉撒做人,但是却永远保持那个如如不动的距离。

这个距离就叫不参与,不干涉,不判定。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一颗心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对任何事不参与不干涉不判定。

他一定会有一种清净的面相出来,这种清净的面相能够感染很多人。

说起来好的修行人的面相还有很多特点,但总的来说有这些,以后有机会再跟你说说吧。

然而你要知道,即使是这种面相,也只不过是相对于无明众生所显现,实际上是因为你有分别心才能够感受到这种菩萨相。

这种显现也是针对性的。

从本质上讲,它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恒定不变的特性,只不过是他的心修到了这种程度,在我们这个有局限,有分别的眼界里面能够表达出来。

故此我们知道相由心生的道理,而不必去执着于这些东西就对了。

怎么理解相由心生?谢谢邀请。

《无常经》中有言:“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

”心里装滿:敬、爱、慈,那么面容就会和善;反之,若是装滿怨、憎、恶,则会面露狰狞。

容乃天生,相貌特征与父母的遗传因素有关,也和自己的经历磨砺,际遇习性有关。

相貌取决于人生写照,骄傲自满,目中无人者,多半是富贵家娇生惯养出来的,面目清秀,文质彬彬,礼仪有加肯定是严厉的家教熏陶出来的,《礼记·祭义》中有一句活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心决定性,性决定命,命决定运,运决定气,气决定色,色决定相。

所以说,“二十岁前的脸是天生的,三十岁前的脸是生活雕刻的,四十五十岁的脸是自己选择的”。

相由心生。

宗初著名隐士陈希夷曾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

心态,取决于一个人的修养、境界、胸怀、见识与作为。

相有心生,心靠善良,善德者才会产生俊美的相貌。

人,若有稳定优质的心态,就有了全部的幸福美好生活!【原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7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