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50年代

生于50年代,第1张

生于50年代 5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已经70多岁了,过得不好的会是什么样的?

前几天,老家人打电话说前院的得爷生病去世了,他孤身一人、打了一辈子光棍,因疾病缠身无人照顾,最后被送到当地养老院养老。

好景不长,一年以后,在养老院去世。

提起得爷,村里人都会津津乐道。

在50年代,农村人对儿子是格外宠爱,得爷小时侯,就被父母宠上了天。

下地干农活,他的母亲背着去,下地回来,他的母亲抱着不放。

得爷到了十多岁,农活一样不会干,整天游手好闲。

一次,得爷的邻居说,孩子这么大了,该学会帮助父母干活了,谁知得的母亲却说,他不干活也饿不着,干活要是碰着了栽着了怎么办?我们两口子能养活他。

得爷父母,在村里辈份很高,他们说的话,一般人也不会顶嘴。

就这样转眼得爷25岁了,还没有人愿意给他提媒。

就在这一年,得爷父母双方去世。

顿时,得爷成了孤儿。

在农村,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或者会干农活,根本没有人愿意嫁给他。

得爷就是这样的人。

不会干农活,生活是吃上顿没下顿。

那时候,农村流行交公粮,可他的三亩地因没有人耕种,属于撂荒状态,草长的比庄稼长还高,一年基本上见不到收成。

村里人看他太懒、太可怜,免了他的公粮。

转眼到80年代,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

他也跟着人打工,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身材异常瘦小,在工地别人欺负他,进工厂因为没有文化,人家不要他。

他回家种地又不会,长期在城市以乞讨为生。

由于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生活无着落,落下了不少病根,他家的土抷房子经过风吹雨淋,成了危房。

成了危房后,村里准备捐钱帮助他盖两小间房子。

结果,他的侄子明确表示反对,在他眼里,他想把得爷的宅基地占为己有。

原因是他侄子的儿子多,没有宅基地盖房。

得爷势单力薄,非常无奈。

在村里人的协调下,把宅基地转给了他侄子,收他侄子3000元钱。

他收了侄子的钱之后,他侄子说,他的养老与自己无关,意思是没有这个叔叔。

得爷无依无靠,又没有安身之所,请村领导协调住进了养老院。

很多人说,去养老院养老最好,其实并非如此。

养老院也讲究先来后到,也讲关系。

每逢节假日,别的老人都有亲戚朋友前来探望,得爷却孤苦伶仃,还要照顾里面的老人。

一身病无人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得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临走时,他脸上的巴掌印、泪痕,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我感到现在的人都没滿足感,到处听的是牢骚话,对人生最滿足的就是上山下乡这一代,他们不是生在红旗下,就是长在红旗下,受的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教育,下过乡吃过苦,创立的事业洒过汗水,下岗时徬徨过,为再站起来奋斗过,他们遇到的沟坎最多,受的罪最多,为国家,为亲人也付出的最多,他们现在是幸福感最强,最知足的一代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8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