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第1张

庙号谥号的区别 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年号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一、 什么是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文字,有褒贬之意。

文字可长可短。

传统说法,谥号形成于西周早期。

据说是周公所创建。

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根据历史资料,认为谥号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同。

到了秦时曾一度废除,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

有些不妥,所以把它废除了。

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

谥号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

皇帝的谥号由礼官制定,有继位的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

谥号有三种等级的评定:美谥、平谥、恶谥”1.美谥常用词: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这些词都是赞扬之词。

比如魏明帝曹睿,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洵、汉文帝刘恒,等2.平谥常用词:怀、悼、哀、闵、思、殇。

这些词都有同情的意味。

比如:明思宗朱由检,晋怀帝司马炽,晋哀帝司马丕等3.恶谥常用词:厉、灵、炀,这些词都是贬义词,是否定的意思。

比如:隋炀帝杨广,汉灵帝刘宏,周厉王姬胡等二、什么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供奉在庙中被称呼的名号。

起源于商朝,商朝灭亡以后,周朝并没有继承商朝的“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

到了秦朝时候,秦始皇把谥号和庙号一并废止(禁止后人评定前人)。

所以说,从周朝到秦朝,近千年之久都没有庙号到了汉朝,刘邦把庙号制度又恢复了。

汉朝对皇帝追加庙号极为慎重。

不少皇帝干脆就没有庙号。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汉朝的皇帝都有谥号,但是有庙号的极少。

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庙号。

比如,西汉刘邦的庙号,为太祖高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

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

在隋朝之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只有作出巨大贡献的皇帝才有庙号。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死去的皇帝一般称谥号不称庙号。

在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字数太多,则改称为庙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三、 什么是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由西汉武帝刘彻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西方公元纪年。

年号是5000年封建帝制的专有产物,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

年号随着封建帝王的消亡,而成为了历史。

撰文/秉烛读春秋

通俗的解释一下:年号,庙号,谥(shi,不读yi)号吧。

年号:是皇帝生前的称呼,如乾隆,雍正,康熙这些都是年号。

年号始于汉武帝,也就是说,汉武帝之前的皇帝是没有年号的。

庙号:庙就是给死去的人单独建立的祠堂。

庙号顾名思义就是这个祠堂的名称。

刚开始的时候,庙号可是只能给德高望重的皇帝。

西汉只有七位皇帝有庙号(后面几个是王莽为了笼络刘氏加上的,后来还都被刘秀给取消了,生效有庙号的只有四个: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像汉景帝这种级别的皇帝都没有庙号。

只不过后来庙号烂大街了,是个皇帝就有。

谥号:每个皇帝在死去之后,都会用一个字或者几个字对这个皇帝的一生做一个总结,这个字就是谥号。

像汉武帝的武就是谥号(汉朝以孝治天下,默认的前面都有一个孝字)。

像汉晋的时候,对庙号管控的比较严,因为有的皇帝没有庙号,而年号一生又可以改好几次,所以,称呼这时期的皇帝一般都用谥号,如汉武帝刘彻,晋武帝司马昭等等。

从隋唐开始庙号开始普及了,每一个皇帝都有,某种意义上来说,庙号的地位超过了谥号,所以称呼那会的皇帝一般都用庙号,如唐太宗李世民。

再到了明清之际,开始形成年号也是唯一的风格,称呼这时期的皇帝一般都用年号,如永乐皇帝,雍正皇帝,康熙皇帝。

谁也不会称呼康熙清圣祖。

也没称呼谥号的,因为这时期的谥号越来越长,已经超过了一个字,康熙的谥号全称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你妈,这么长谁记得住啊【欢迎点赞评论,关注东东历史,一起聊聊历史中的那些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89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