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首先,“人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说法并不准确;其次,现在的“类人猿”已经错过了进化为人的“窗口期”,不可能进化成为人了。
一 关于“类人猿”,生物学家们不是没用过这个词,有人把大猩猩和黑猩猩所属的“简鼻亚目”表述为“类人猿亚目”。
但是,对于同属这个亚目的猩猩,却很少这样用。
关键在于,“类人猿”,所指的,是与人类进化路径岔开之后那些猿类——长臂猿科的长臂猿、合趾猿;猩猩科的黑猩猩、小黑猩猩、猩猩、大猩猩。
就是说,第一,类人猿不是指人类的祖先;第二,类人猿是与人类并列进化的另外两科的灵长类生物。
二 大约6500万年前,从哺乳类动物——“哺乳纲”中,演化出了灵长动物——“灵长目”,它的近亲是会飞的狐猴和树鼩鼱——树上一种像松鼠的哺乳动物。
“灵长目”里包含三个“科”——旧世界猴科(或称旧大陆猴);小猿科;大猿科。
三 大猿科中的大猿,是约3300-2400万年前出现的。
在约1500-1200万年前,人科继续分化,出现了大猿亚科,包括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以及人猿亚科,包括非洲猿和由此演化而来的“人属”。
从现在掌握的证据看, 严格地说,现在的人类——智人,是由南方古猿进化来的。
南方古猿,来自于1200万年前的东非原康修尔猿,它是人类和非洲猿,包括后来的类人猿的祖先。
四 距今约500-800万年前,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成功地建立了奠基者群体。
这些群体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
它们当时大概占据了非洲所有稀树大草原的地区,在非洲很多地方发现了它们的化石。
这些猿可能已经能够双足行走,但是它们基本上还是保持着树栖的习惯,像其他猿一样,经常在树上的巢穴中睡觉。
另外唯一一个适应,是牙齿变得更长更硬,因为它们生活在更加干燥的生境中,食物中缺少柔软的热带水果,而含有非常坚硬的植物材料。
但总体来说,南方古猿无需改变它们祖先黑猩猩的多数性状,比如个头较小,明显的性别二形性(雄性平均比雌性大50%),不大的脑,长臂和短腿。
五 约在250万年前,非洲的气候开始恶化,冰期从北半球袭来。
稀树大草原中的树木遭到了破坏,环境逐渐转变为灌木大草原。
这威胁到南方古猿的安全,因为在缺乏树木的大草原上,它们完全无法防备狮子、豹子、鬣狗和野狗的袭击。
数万年间,大多数南方古猿消失了。
某些南方古猿群体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一些成功的防卫机制而生存下来。
它们可能会像西部非洲的一些黑猩猩那样使用长棍,挥动带刺的树枝,甚至可能会使用像鼓那样的出声装置。
火是最好的防卫武器,它们由于不能再在树上睡觉了,于是有可能露宿野外的篝火旁,从而得到保护。
它们也是第一批制造薄片石头工具的人,它们很有可能利用尖锐的石头做成长矛。
事实上正是这些南方古猿的后裔生存了下来,并繁荣起来,最终进化成人属——在树上栖息并双足行走的南方古猿进化成陆地生活并双足行走的人属。
六 还留在树上的那些猩猩们,当时的总体生活条件,要明显好于下了地那些原来的同类。
但带来的问题是,没有外界的生存压力,也就错过了自然选择给予的计划机会。
大猩猩、黑猩猩这两种“类人猿”再进化成“人”还有没有可能呢?科学家们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绝无可能了。
原因就是两条—— 一个是,在800万年前非洲茂密的大森林变化成稀树大草原的时候,大猩猩和黑猩猩宁可躲进树林里呆在树上,也不愿下地受苦,没能演化成南方古猿,它们已经错过了进化的机会; 另一个是,现在的人类,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占据了所有空间,当初有可能让猿类向人类进化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可能恢复了。
(被称为20世纪达尔文的恩斯特.迈尔,图片来自他的著作)其实,这么简单。
悲哀!非常悲哀!题主说,这个问题真的纠结了很久很久了……可是,你上不了Google难道也上不了百度,互动百科,bing搜索吗?离开了网络你会不会去书店图书馆?如今可用的资料那么多,查找什么是进化论,对物种起源应该如何解释,这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吧?当然,也许不仅仅一个人如此值得悲哀,可能一大群人都拿着手机只会刷微博微信小视频了。
大概因此才有那么多人煞有介事地装得很有思考审读一样,反对进化论,甚至反对科学。
这大概说明,很多人已经放弃了学习,不但不读书,而且很容易被谣言所欺骗。
科学认知不会像你看小视频、网络小说儿那样轻而易举地进入你的头脑里。
你必须仔细阅读,理解语句词汇的意思,甚至还需要自己再查找一些资料词典作为补充。
因为科学认识是“反常识”的,也就是经常跟一般“朴素的观点”恰恰相反。
题主理解进化是:比如说猿猴经过1000代的演变进化会变成人类但并非如此。
如何真正对进化论感兴趣的,都会知道“基因突变”才是物种进化的根本驱动,而不是单纯地数经历了“多少代”,有些物种已经历经上亿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了。
我们人类的寿命,相对于物种变化来说实在是太短了,所以我们要学习科学,用科学认识“物种起源”这个规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有兴趣可以参考我搜集的一些图书(豆列)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87432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