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第1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怎么翻译才好?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一组大型田园组诗,一共60首,现在我就选择其中一首来回答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范成大〔宋代〕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翻译为:初夏季节,金黄的梅子成熟了挂满枝头,酸甜的杏子也颗颗饱满,远远看去,田野里麦穗开着白花,油菜花落完了正在结籽呢。

季节的更替白天也变长了许多,农人们都在田间忙碌,我家的院落边经过的人也少了,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初夏季节农村图画,充满着宁静闲适的氛围。

《四时田园杂兴》不只是一首诗,而是一组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一生得意之作。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风雨飘摇的朝代,南宋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总体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历史。

可是在这样的一个屈辱的历史时期,同样的也有很多的仁人志士不甘受制于屈辱的时代,他们都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改变这个屈辱年代给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压抑。

但是,这些仁人志士的努力,无疑都是化为了南柯一梦。

腐朽的南宋当权者阶层,只是满足于苟安江南的醉生梦死,而不是去收复江南以北的半壁江山失地。

正是由于当权者阶层的不思进取,这就导致了很多的仁人志士在失望之余,转而走向山野中的田间地头,过起了看似闲散舒适的田园生活,以排遣心中的怨气,舒缓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

像南宋诗人之首的陆游,就多年生活在浙江的山村之中,写下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足食余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著名诗句。

作为陆游的同时代人的范成大,和陆游一样,范成大也曾经渴望着能夠为国家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无情的现实,还是浇给了范成大一盆又一盆的冷水,让他一次次的在心中升起希望,又一次次的在心中浇灭自己的希望。

终于,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范成大致仕,也就是退休了。

和陆游一样,为了排遣心中的悲愤之气,范成大把他的目光,转向了山青水秀的乡村,和纯朴善良的农民们做起了朋友和乡邻。

这位出生于今天的江西骛源的南宋诗人,在他致仕后,创作了《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歌组合,在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四时田园杂兴》以描绘乡村的日常生活为主,也反应了南宋统治阶级对乡村的残酷剥削,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在《四时田园杂兴中,描绘乡村生活的,最著名的当然是这首:“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了。

你看,这繁忙的乡村生活是这样的:“人们都是在白天的时候去整理田地,夜晚的时候忙着织麻。

这些村庄的儿女们,都是在忙碌的 *** 持着自己的家。

大人们是这样的忙碌,而那些还没有懂事的孙辈孩子们呢,他们也是没有闲着,而是集聚在桑树的浓阴下,有模有样的学着大人种瓜。

”大人们的紧张忙碌,和孩子们近似无知,却又天真可爱的紧张忙碌,构成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生活画面。

然而,看似平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不幸却总是和它相伴相随的:“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996的紧张生活,并不是只有今天的工薪阶层“独享。

”在某些人心目中的盛世的南宋时期,996也经常光临到贫穷的乡村。

“小户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

”南宋当权者阶层为了维持自己一掷千金的奢糜生活,以及向金国上贡岁币而获得苟安。

对于乡村的压榨虽然是说不上敲骨吸髓,但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还好,老天爷还是给这些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们,留给了丁点儿的生路。

因为蚕桑业的丰收,在交完了皇粮国税之后,剩下的那些丝绸,就可以用它们来打发今年的夏衣了。

“吾凿井而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生活,其实何曾是光临过总是伴随着不幸的乡村呢?《四时田园杂兴》这部诗歌组合告诉我们,人类大多数时期所谓的繁荣,都是建立在乡村的不幸和痛苦之上的。

今天的我们,不要被那些“何不食肉糜”者阶层的闲适言论所蒙蔽,做了它们的精神上的俘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950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