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字

玉字,第1张

玉字 为什么描述玉石的汉字,大多是「王」字旁?

跟玉石有关的汉字,左偏的偏旁「王」,应该叫做「斜玉旁」,不能叫「王」字旁。

合体字的左边部首「王」,一定是「斜玉旁」,应该没有例外:在上下结构的汉字中,「玉」作为部首没有省去一点:如果要问为什么「斜玉旁」都写成「王」,看起来问题很简单,其实很复杂的学理。

----------------------------------------------------------「玉、王」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是可以区分的:「玉」的古文字取像于「玉串之形」,「王」的古文字取像于「斧钺」之形。

小篆可以依靠笔画的间距辨识,但是从战国开始,汉字的隶变导致二者就几乎完全同形。

所以,必须加上两点来区别:到汉代固定为加一点区别。

所以,有点为「玉」,无点为「王」。

「王、玉」古今文字演变过程比较:但是,「玉」当做左边部首的时候,是没必要加一点区别,因为左边的「王」旁就是「玉」,这是一个冗余信息

楷书阶段,采用「笔画变形」的办法:将最下面一「横」变成一「挑」。

这样的好处是,不增加笔画,但增加了冗余信息,起到区别的作用:-------------------------------------------------------------综上所述:第一:「王、玉」从古文字变为今文字,形体几乎完全相同无法区别,必须要增加冗余信息区别二者:加点区别。

这是汉字的「区别律」。

第二,隶书中「玉」字作为合体字的左边部首,一律不写一点:这个构字规则,起到了增加冗余信息的作用,就没必要加一点。

楷书则用「横」变成「挑」这种笔画变形的方式增加冗余信息,也就是所谓的「斜玉旁」。

能省则省,能少写一点,绝不多写一点。

这体现的是汉字这种符号的「简化律」和「经济化原则」。

第三:为什么偏旁「玉字底」要加点呢?因为有例外,必须增加冗余信息区别。

比如:「皇」下面都「王」,不是「玉」,「皇」字的「王」还是表音的声符。

所以,「璧、玺」下面才要加一点。

那你要问为什么不学「斜玉旁」的办法搞「笔画变形」呢?写成这样:因为这样不符合书法的美学规则,一般来说书法结体美学规则是:最下面一横,都要写得比较长一点,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不然整个汉字看起来头重脚轻,书法美学的大忌。

所以,仅仅一个小小的「玉」字,可以分析出这么多道理,是多个因素互相、牵制、影响的结果。

总之,汉字作为一种信息编码,也是符合信息原理,汉字的信息冗余度,有一个漫长的动态调整过程,在「简化」和「区别」之间互相牵制平衡。

汉字太过于简化,冗余信息少,无法区别;但冗余信息太多,传输、书写效率低。

用信息学的话来说就是:汉字的由繁趋简演变,其实是为汉字系统寻找一个合适的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如果汉字冗余信息太多,可以删除或者、压缩一下,以提高汉字传输信息的效率和提高书写的速度。

如果汉字区别度不够,就要以最少的笔画增加冗余信息,以提高汉字传输、记录信息的准确性。

比如:「忧郁的台湾乌龟」和「憂鬱的臺灣烏龜」,很明显二者都能准确的表达记录语言,在「经济化原则之下」,我肯定选择「优于的台湾乌龟」。

「憂鬱的臺灣烏龜」肯定是冗余信息过多,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这只是举例子,语言文字的信息熵估算非常复杂。

汉字的造字法,带有什么偏旁的字就和什么有关。

比如“拍”用手动起来,带有“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那么玲和“王”有什么关系吗?很显然,“玲”和“王”并没有直接联系。

玲表示玉石撞击的声音。

那为什么“玉”和“王”傻傻分不清呢?来看看玉和王的汉字演变过程: “王”和“玉”两个字的演变过程,自然就知道这个偏旁王字加一点为玉, 为王者才能有玉;白玉为皇, 只有皇上才能拥有白玉呵.古汉字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凡王字偏旁的字即为玉字偏旁,是组字时玉字省去了一点,且王字偏旁的字多与玉有关联。

如玎、玲表示玉石撞击的声音, 珏表示两块玉,理指玉的肌理, 玷指白玉上的污点, 珉指象玉的石头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992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