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以言简意赅、言近旨远、提纲挈领、画龙点睛、韵律和谐等特点和富于哲理性、故事性、概括性的内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汉语的精华,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艳丽奇葩。
成语大多数来自于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文章,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已久的成语。
试举几例,与读者共享。
业精于勤 出自《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业,指学业;嬉,指游戏、玩耍。
意思是说,学业上的精通出于勤奋与努力,学业上的荒废则由于爱游戏、贪玩耍。
落井下石 出自《柳子厚墓志铭》:“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阱,指陷阱。
意思说,看到别人落入陷阱,不但不救,反而向里面扔石头。
比喻一些人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的不良行为。
闳中肆外 出自《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闳,指宏大。
《楚辞·九叹·远逝》:“山峻高以无垠兮,遂曾闳而迫身。
”王选注:“曾,重也,闳,大也。
”肆,指竭,尽。
意思说,文章内容丰富,而文笔又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力挽狂澜 出自《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障,指阻挡、遮蔽;回,指挽回;狂澜,指猛烈的大波浪。
此成语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在语句中一般作谓语或定语。
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并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兼收并蓄 出自《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砂,指石沙;溲,指排泄的小便;勃,旺盛的样子。
此成语的意思是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动辄得咎 出自《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跋,指翻山越岭;踬,指被绊倒,比喻事情不顺利。
此成语的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
韩愈诗文中的成语还有许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仅从上述举例,就不难看出韩老先生对汉语贡献之大。
□朱耀儒 2019年7月7日《西安晚报》
不塞不行、不平则鸣、深居简出、痛定思痛、俯首帖耳、先睹为快、大声疾呼、垂头丧气、朝发夕至、稍安勿躁、摇尾乞怜、杂乱无章、形单影只、力挽狂澜、一落千丈、一视同仁、弱肉强食、飞黄腾达、幡然悔悟、悲天悯人、驾轻就熟、落井下石韩愈的《进学解》一文,就有如下的20多个成语: 业经于勤、形成于思、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牛溲马勃、败鼓之皮、投闲置散。
以及经过经过后人浓缩和提炼,演化而成的成语,如:提要钩玄、焚膏继晷、力挽狂澜、闳中肆外、号寒啼饥、兼收并蓄、跋前踬后、各得其宜。
1.特立独行,落阱下石【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解释】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示例】毫无疑义,他是误解了牛祚,以为对方在落阱下石.2、动辄得咎【出处】唐·韩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解释】辄:即;咎:过失,罪责.动不动就受到指责或责难.【示例】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该有多么难做,整日如履薄冰,动辄得咎.3、杂乱无章【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解释】章: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示例】 救火车开不进狭窄的弄.水桶拿不出许多.往来取水只是杂乱无章的一阵胡闹.(叶圣陶《一桶水》)4、佶屈聱牙【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周浩殷盘(《指《书经》中的商周书),佶屈聱牙.”【解释】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示例】有些文字,尤其是所谓直译的文字,写得佶屈聱牙.(邹韬奋《经历·课外阅读》)5、俯首帖耳6、摇尾乞怜【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解释】俯首帖耳: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示例】他们习惯于猛于虎的官威,以为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吓,便自会俯首帖耳,摇尾乞怜.(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7、不平则鸣【出处】韩愈《送孟东野序》一文.此文开宗明义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解释】”不平则鸣”是什么意思呢?关键在于“不平”一词的内涵.钱钟书先生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