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江南水乡地区最典型的桥梁种类非拱桥莫属了。
其实,在中国,很多耳熟能详的一些名桥都是拱桥,比如说中国现存最久的赵州桥、经历七七事变的卢沟桥等。
桥梁的分类桥梁可以根据用途、材料、跨越障碍等分成不同的类型。
但从最基本的结构体系来划分,分为梁式桥、拱桥、刚架桥、缆索承重桥四种基本体系,呈现出受拉或者受压状态。
拱桥为什么流行1、材料施工技艺方面的因素在古代,由于施工机具、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局限,受拉的材料并不好获取,古代桥工设计出了受压的拱桥形式,且修建的跨度合理,以杭州拱宸桥为例,该桥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
桥长98米,高16米,三孔结构,因此发展的比较好。
2、江南水乡的特殊地理以太湖流域为代表的江南被称之为水乡,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这个区域河流密布,可以说是三里一小河,十里一大河,河流就是江南地区的道路,古时的北人擅马,南人擅舟一说就是体现,因此江南水乡也就密布了横跨河流的各式拱桥,因为拱桥的桥洞也是很方便水上船舶的通行。
3、从美观的角度桥梁拱起的弧度符合中国古代哲学的朴素要求。
江南水乡古镇是指长江下游苏南和浙北地区的历史古镇,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山川秀美之地。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古镇的真实写照,也是江南古镇一张鲜明的名片。
桥,是构成水乡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水乡河多桥也多,如同里、甪直,古镇区域都只有一个多平方公里,桥却有四五十座。
桥,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景物,秀水拱桥,石栏环洞,极富诗情画意,如周庄的双桥因成名画而蜚声海内外。
桥,代表着中国传统理念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为塑造了中国人理想的文明、富足、诗意、和谐的居住环境起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历史城镇和建筑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目前,许多古桥尚在使用,因此,它们既是文化景观,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其独特的桥文化表现着自身的魅力。
一、小桥流水人家的历史由来任何一种区域文化,只要它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一般说来都离不开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区域地理的相对完整性,一是文化传统的相对独立性。
而江南水乡古镇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逐渐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城镇面貌,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
1.地理特征江南水乡古镇在地理空间上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地处太湖流域———江南运河这一平原水乡空间,它们与山地丘陵或盆地区域的市镇相比,有着不同的聚落空间,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河道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交通纽带,从而构成了江南古镇因水成镇、因水成市的亲水性文化由于水乡的水道是马路,交通工具都是船,人家都依水筑屋、傍河而居,形成了一条河两条街,河道拐弯街道也跟着拐弯的“依水成街,因河成镇”的水乡格局。
人家被中间的河道隔断,桥就是连接人家的纽带,由于河道很小,所以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和建筑格局。
2.经济特征历史上,江南地区一直是古代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到了宋代更是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现代意义上的江南古镇应该是出现在十世纪前后的宋代,这时候已经在唐末农村出现的大量草市基础上形成了日常交换商品和社交的场所。
因此,江南古镇是乡村都市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为其水网密布的地理特征,为耕种渔牧创造了很好的自然条件,因而在隋唐前这里已经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
到了宋代,伴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棉作、桑蚕及与之配套的家庭手工业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耕作经济。
到了明代以后,江南水乡的经济结构进入了崭新的以商品生产和市场流通为显著特点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形成是江南水乡古镇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桥起到的作用远远不止是保持陆路交通的连续性,方便生产和生活。
由于是水陆的交叉,南来北往的车船聚集在这里,桥成了中心,桥的周围往往由此发展成为各种类型的商业街。
如周庄的富安桥,桥的四角均建有桥楼,开有店铺、茶馆,是全镇的中心。
桥堍就成为水乡城镇最活跃的场所,在白天是活跃的交易场所,晚上则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休息场所,在这里人们谈天聚会纳凉,很好地体现了空间使用的时间性,既经济又和谐[2]。
于是江南古镇依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同时也形成了江南地域的独特的社会经济和人文地理景观。
古镇居民善于利用有限空间,营造出舒适的“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既舒适又充满诗意的居住环境,令人叹为观止。
3.文化发展江南水乡是我国先秦时吴越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地方,南宋时候,江南一带开始成为全国文化中心。
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江南历代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沉淀在江南水乡古镇每一个细微的地方,当然也体现在古镇的桥上。
桥,在江南水乡随处可见,其基本功能乃是沟通河流两岸人民的正常往来。
对于江南水乡来说,桥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同时,桥又是江南文化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桥的造型、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诗诵词、以及后人对于先祖造艰辛的传说,都给桥蒙上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因此桥成为江南水乡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乡的桥不仅记载了建桥时代的建筑工艺技术,而且历代的民风民俗也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可以说古桥是地方历史文化遗传信息的良好载体,在挖掘地方文化的积淀中是绝对不应被忽视的。
二、桥文化解读江南古镇多河,因而桥也多,而且建造年代悠久。
许多是明清时代建造的古桥,也有元代的古桥,饱经沧桑,幸运地留存了下来。
多姿多彩的石桥连接着一个个水上村镇,桥作为水陆交通联系的纽带,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设施,更是江南水乡的景观要素。
江南水乡地区,家家临水枕河,户户近桥通舟。
迥然不同的桥梁,大大增加了古镇聚落可识别性。
桥拱隆起、环洞圆润,打破了单调的平坦空间,将远山近水衬托得调和优美,将水面和陆地紧密相连;桥的平面布局,形式繁多,以桥为生活中心,在桥上建庙、建屋、建亭、建廊,使得桥的功能和形式千变万化。
1.桥与民俗江南古镇的桥不仅仅具有满足实际交通的作用,很多同时具有民俗文化功能,现在有些甚至在交通上已经不具多少意义,只是为了满足民俗文化活动的需求而存在。
过去在古镇,造桥是最大的德行,所有的桥名,基本上都以“仁”、“德”、“功”、“慈”、“济”之类的字眼来命名。
在这里,桥的引渡的意思变成了生活实际的功能,于是,家常里面,就有了哲学的意味。
河与桥的交错,意味着更为复杂的空间和文化场所的形成,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及不同文化的人们创造了各自关于桥的民俗和文化。
江南古镇也不例外,形成了当地民间喜事花轿过桥取吉利的风俗,俗称“过桥”。
这是因为江南的桥,每一座都有故事,故事要把人世沧桑留予后世,古桥则是这人世沧桑的留影和形式。
过桥成为一种“渡”的体验,人生如渡,世事如渡。
人的一生充满艰难坎坷,也不乏走上通途的希望和机遇,桥正是人生戏剧种种转折中最富有特征的装置。
比如在古镇同里盛行的“走三桥”,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桥风俗之一。
“三桥”是指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
由于取名喻意吉祥,自古以来,这三座桥一直受到古镇人民的偏爱,“走三桥”成为同里民间一种吉祥的风俗。
旧时凡镇上居民婚娶之时,常在鼓乐声中抬着花轿过三桥;同里人适逢六十六岁生日,是日午餐后则须走此三桥;就连婴儿满月之期,也要由其母亲抱在怀里走此三桥,以图吉利。
所以,三桥在同里老百姓心目中被视为吉祥之物。
2.桥与民风江南古镇自古乡风淳朴、民风纯正,尤其是兴学之风极盛。
古镇的民风在桥文化中多有体现,桥文化也成为古镇民风的象征,成为古镇人民心灵的写照。
譬如著名的思本桥,桥名反映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
思本即思民。
江南历代做官的人不少,思民、爱民之风一直沿袭下来。
江南古镇历代读书之风极盛,以耕读为荣,文人雅士辈出。
这种兴学之风,在桥文化中也有所反映。
南浔,在明代有所谓“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美誉。
建于明代的东溪桥,又称读书桥,桥上有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这副桥联生动地记录了桥河两旁荧窗夜读、书声朗朗的景象,反映了古镇浓郁的兴学民风。
3.桥与建筑艺术江南古镇的桥是一种注重细节的建造方式,代表着“精、细、雅、洁”的价值取向:古朴逸秀的桥梁形式,传神精致的石刻桥栏,句式严格工整的桥对。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是江南小桥的营造特色。
水是自然的,桥是文化的。
而河道、水景则是自然与人工的共同创作。
作为一种生活情趣、一种文化景观,江南古镇的桥确实很有特色,而且意蕴深长,情味无限,是有其独特的魅力的。
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当属周庄双桥,双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建在南北市河与银子浜的交叉处,聪明的工匠们别出心裁,跨两河建双桥,一横一竖,紧紧相连。
河面较宽的南北市河上是拱桥,河面窄的银子浜上是一平板石桥,桥洞一圆一方,相映成趣,形成独有的风格。
又因其形体恰似古老的钥匙,俗称“钥匙桥”。
桥也体现了古镇人民世世代代在建设自己家园的历史进程中,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使桥融入了自然环境之中,与环境协调统一,与古镇相映成趣。
应该说,桥是江南古镇的神韵,桥也是江南古镇的精华,桥又把江南古镇的河、街、巷、岛、宅、园、店等联结一起,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江南水乡古镇的布局。
4.桥与文学价值江南古镇的桥不仅在桥的造型上造诣精深,更是将建筑工艺与文学艺术相结合,这一点特别是体现在众多的桥联上,桥联记述史实,描绘景色,借景抒情,寓意深刻,令人额首称颂。
如吉利桥南联是“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北联是“吉利桥横行半月,太平梁峙映双虹”;原渡船桥的南联是“一线晴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云”;北联是“春入船唇流水绿,秋归渡口夕阳红”。
这些桥联耐读、耐人寻味,是古镇桥文化的亮点。
古人通过这种方式,将文学语言巧妙地揉入桥梁建筑环境中,为人们提供了鉴赏指引。
比如苏州古桥中寒山寺畔的枫桥,本是城中常见的一座普通单孔石拱桥,跨径不大,但有了唐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便享有盛名。
并且深化了桥这一景物的文化意蕴,这是江南古镇桥文化的一大特色;再者就是融桥梁美与书法美、工艺美于一体。
古桥上的碑词和槛联文字书法大多出自名家手笔。
古镇的桥名也具有很高的文学品位,同时又具有深刻的寓意,富有情趣。
其中,大多数桥名表示人们吉祥、平安的愿望。
如普安桥、长庆桥、富安桥、泰来桥、永寿桥、以及太平桥、吉利桥、升平桥等等,都表现了人们期盼太平、安宁、幸福的美好心愿。
古老的思本桥告诫为官者不能忘民忘本,富有哲理,警示后人。
独步桥、三曲桥、天桥等,以其形态而得名,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另外,渡船桥、乌金桥、赌气桥等众多的桥名,都有一段传说的故事,使人回味,令人叫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