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第1张

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有什么区别?

个人所得税额,就是交给税务局的税。

个人所得税额,是根据个税计算的基础和相应个税税率计算出来的。

而这个个税计算的基础,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以工资薪金为例,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如下: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个人承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5000元/月的费用-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租房或贷款购房、大病等6项附加扣除-符合扣除要求的个人捐赠-200元的健康保险/月-1000元/月递延年金保险当然,上述社保的基数,不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

超过部分的社保扣除额,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公积金,也存在社保类似情况。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完毕后,然后根据适用的税率(7级税率)和相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应交的个人所得税,即个人所得税额。

非请自来。

最简单、直接的解释: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

与其说两者有什么区别,不如说两者存在什么联系更为贴切。

对税法知识有一定了解,很好理解两者的关系。

道理很简单,以“所得”为征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顾名思义,就是有多少“所得额”,就要以此计算“应纳税额”。

理论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了,还是举个简单例子讲解一下吧。

现在很多人写悟空问答,如果月收益10000元,提现的时候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当然了,这是由支付方代扣代缴的。

怎么计算当中的个人所得税呢?首先,该笔业务应纳税所得额=10000*(1-20%)=8000元,意思是要按这个金额来计算纳税。

应纳税所得额8000元,对应的税率是20%,速算扣除数为0,计算出的税额就是8000*20%=1600元,1600元即为应纳税额,是需要缴纳的税额。

取得“应税所得”,据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最后再计算出“应纳税额”,这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步骤,即有“应纳税所得额”才能计算“应纳税额”。

如上例,取得10000元收益,即“应税所得”为10000元,然后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8000元,最终交税1600元,即为“应纳税额”。

有因必有果,“应纳税所得额”是因,“应纳税额”是果。

大概就是这样了,我先闪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99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