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礼入秦与秦昭王去帝号复王位一事,无任何史料证明二者有关。
公元前288年冬,10月,秦昭襄王为显示国力与地位高于战国诸侯王,遂自称西帝,并“遣使(魏冉)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
”齐湣王遂自称东帝,但终觉心里不踏实,于是诚心征询纵横家苏代意见。
苏代为其分析利弊,规划远景,使齐湣王顿悟,宣布放弃就位仅两日的帝号。
吕礼为齐国人,在秦昭襄王称帝期间入秦,后被封北平侯。
秦王因齐湣王放弃帝号,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加之时机尚未成熟,故称帝月余后很知趣地“复归帝为王。
”而在司马迁《史记》中,均无吕礼劝谏秦王放弃帝号的记载。
所以,我认为吕礼入秦与秦王弃帝纯属巧合而已。
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288 年) [1] 冬,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
苏代自燕来,齐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也。
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
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
且伐赵孰与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释帝以收天下之望,发兵以伐桀宋,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
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谓以卑为尊也。
” 齐王从之,称帝二日而复归之。
十二月,吕礼自齐入秦。
秦王亦去帝,复称王。
[1] 冬季,十月,秦王自称西帝,派使者建议齐王立为东帝,想约定两国共同进攻赵国。
苏代从燕国前来,齐王便问他:“秦国派魏冉来劝我帝,你的意见如何?”苏代回答说:“我建议大王先予以接受,但暂时不称帝。
秦王称帝后,天下如果不表示反对,大王再称帝,也不算晚。
秦王称帝如果遭到天下指责,大王就不再称帝,趁势收买天下人心,这是个大资本。
况且进攻赵国与进攻有夏桀恶名的宋国,哪个有利呢?现在大王不如暂时放弃帝号以使天下归心,然后发兵讨伐‘桀宋’,征服宋国后,楚国、赵国、魏国、卫国都会恐崐惧臣服。
这样,我们名义上尊重秦国而让天下去憎恨它,正是齐国反卑为尊的计策。
”齐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只称帝两天便放弃了。
十二月,吕礼从齐国到秦国,秦王也去掉帝号,仍旧称王。
战国期间计有“七雄”、越、中山、宋等十国君主称王.但是到了战国中后期,某些国力强大的君主已经不再满足“王”的称号. 由于“帝”在古史传说中是德行比“王”更高一级的称号,因此在秦相魏冉的策划下,秦昭王于十九年十月(当时秦用周历,大约相当于公元前288年9月)自立为“西帝”,并向齐闵王赠送“东帝”的称号,图谋秦、齐“连横”,攻灭赵国. 但是苏秦游说齐闵王:齐取消帝号可以获得“天下爱齐而憎秦”的有利局面.于是在这年十二月,齐闵王宣告废除帝号,并组织五国联军进攻秦国.秦昭王见势不妙,被迫放弃帝号.两个月的“称帝”闹剧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另: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前后,大致形成了以秦、赵、宋和齐、韩、魏两大联盟.苏代(一说苏秦)曾向燕昭王建议派人去游说秦王,立秦为“西帝”,燕为“北帝”,赵为“中帝”,以遏制齐、韩、魏联盟.不过这件事情很可能只限于书面计划,后来也无疾而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