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笠翁话农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前多年农民家家户户都有一眼水窖,那时农村还没有自来水,只有打一眼水窖保证生活用水,还有比较大的是集体的,几个队的人都去大水窖担水,听说窖底能放几辆马车。
水窖一般是圆锥形+圆柱形,水井下小上大呈圆锥形,干井以上是圆柱形(水井是水位以下,而干井就是窖筒)。
农民家用水窖一般干井深度为一丈二尺(4米),水井为一丈至九尺不等(3.5米左右)。
水窑的为什么打4米左右以下才是存放水的地方?因为水窖一般都是收集雨水,而下雨后的水流到水窑后是比较脏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发酵后,人们才能用水。
水窑4米以下收集的雨水,由于地温的作用,夏季天气那么热,而打上来的窑水清凉,还有些刺骨的感觉,这样利于在4米以下的窑水,保持着零上3~5度不会变质的状态。
进入寒冷的冬季,有些高原或海拔比较高的农村,自来水管道就被低温冻坏,生活用水就会困难了。
这时的水窑就派上用场,人们放好轱辘架子,很快就绞上几桶还冒着热气的窑水,以解生活用水之急。
天寒地冻的天气怎么绞上来的水还冒着热气呢?这就是水窑放水所需的深度和多少水量的好处。
综上所述,农村水窑一般深度为二丈二尺左右(8米左右),干井占3成,水井占比为2成,这样可以防止水窑太浅造成塌陷,也保持水窑一年四季水的质量不变质。
如有不同看法和赞同的朋友,请留言以对并点赞+关注!
你好,我是卫农,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水窖,这个伟大的发明,曾经为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用水,做出过不可磨灭贡献,现在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知到题主怎么又想起它来了?以前在我们这干旱、半干旱地区,多数农民家里都有一眼水窖,用来收集雨水,作为供人畜饮用的生活用水。
除过农民家里有水窖以外,村集体在村口路边方便收集雨水的地方,也有村里打的许多水窖。
水窖一般由窖桶子、旱窖、水窖三部分组成。
打水窖的时候,先打的是窖桶子,就是刚好能容一个人下去的圆柱形,大约有3米左右深,然后开始打旱窖,是由小到大的圆锥形,大约有2米深,最后才是水窖,是由大到小的圆锥形,有3米左右深。
旱窖和水窖就像把两个碗扣在一起一样。
盛水的水窖,实际上就是下边那个口朝上的碗,也就是说收集的雨水,不能超过两个碗相扣的地方,把这个地方叫做水带。
以前的农村人,为什么要把水窑打那么深呢?卫农以为,水窑收集的雨水,要长期存入深窖中,太浅了的话,受外界温度影响比较大容易变质。
只有深了才能保持窖水不会变质,你看夏季外边的天气那么热,而打上来的窑水却很清凉。
进入了寒冷的冬季天寒地冻时,从窖中打上来的水却冒着热气,这就是深水窑的好处。
综上所述,西北干旱地区农村的水窑,一般由窖桶子、旱窖、水窖三部分组成,大约深度为九到十米左右,存水的水窖大约有3米左右,但是收集雨水的时候不能太满,防止超过水窑造成塌陷。
当然农村的水窖,大小不一,有些可能比较小,也有些比较大,这没有什么统一规定,由农民根据自己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大小的。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