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过去书少书读烂,如今书滥无心读。
我认同这句话。
书,提起书有许多的往事。
说来话长,看有没有产生共鸣的热心友。
小时候几分钱一本的画书,也叫小人书,装了一木匣子,大约有几十本吧。
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姊妹伙伴最安静的时候就是每人捧着一本画书坐在板凳上门槛上台阶上津津有味的翻阅。
千叮万嘱别弄脏弄坏,撕了不让,丢了给赔……这些都是宝贝呀。
骑马打仗当英雄那就是启萌呀。
刘文彩周扒皮那都是"敌人"呀…能够一分分攒起一毛钱,那定是到新华书店,踮起脚扒着柜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瞄上几遍才下决心买上一本,心里那叫自豪呀,如获至宝。
小朋友们也会和你友好一段时间,图得是多看几遍小人书。
那时的画书可不是人人都舍得买,有的小朋友专门蹭书看。
一本画书半斤盐钱,家长是舍不得让孩子浪费的。
这就是我们的少儿时代。
再以后青少年时代开始读小说了。
书实在是太少了。
家中除了毛选语录还有父亲的几本工具书以外基本没多少可读之物。
谁家有书那可是在外面周游几个月甚至半年,能回到自家算万幸。
更多的是不知书在何方谁人之手,一本书就这样下落不明,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偷书不为偷,窃书之…何况是传阅途中走丢了,没办法。
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们看了许多书,包括禁书。
苦菜花,迎春花,红楼梦,聊斋,水浒,等等,有书就看不曾分类。
手抄本的那个年代是否还记得。
第二次握手、兰色尸体、一块手表、一双小白鞋,等等中短篇小说,那可是传抄的,都是禁读之文章。
抄了一本又一本……可想而知那时的文艺读本之馈乏。
对书的渴望,造成了以后见书就想买的欲望,把好书占为己有的妄想。
怎奈书多钱少没有能力购买。
只能拣几本畅销书聊表爱书之寸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用半月的工资买了一套(五册)增评补图《石头记》,如获至宝,那可是限量版发行的。
新华书店仓库发掘来的,外边柜台上可没有。
这套书兜兜转转几次差点离我而去,最终是不顾一切冒着得罪人的危险找了回来。
己经是传阅了不知几多人也。
但己物是书非,整齐洁净的几本书,象是受了潮湿,委屈的凹凸着变了形状。
心疼呀,心痛呀…对于不爱惜书之人,真的不配读书。
以后我再也没有把这套书借出去。
几十年来,这部书不几翻阅了多少遍。
1995年,我还把金陵十二钗复印下来做了新年挂历。
真正的孤本,全国只此一本,至今保存。
有段时期集市上竟有成堆的书籍,论称卖,一斤多少钱。
家中有好几本书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买来的,真是有好书呀。
现在的书籍更是豪华精装,系列套装,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装饰品。
要说是阅读品都有些牵强,是准备收藏的吧?!现在家里书也不算少,单本的成套的。
儿子也买书,我看也是成套的摆着,精装版,豪华版,但他自己很少看书,大都束之高阁,很少动。
电脑手机游戏占据了宝贵的时间,可惜这些书了,太寂寞了。
时下的社会现实读书的情况确实如此,真能静心,读书的人奇少,大多都是,五,六,七,时年代人多些,跟最爱读书的德国人,英国人相比,我们爱读书的人我们只是他们的1%,现在社会的节奏太快,年轻一代大都活在压力大,焦躁社会以,权,钱为理想目标,范围,浮 *** ,焦虑,不稳定快节奏高压力生活壮态,很少有人静心阅读看书。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生活优雅有能量,以为社会文明进步,科学理性发展智慧的前程锦绣,人们有时间,还是读书为智。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