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是秦少游《鹊桥仙 纤云弄巧》里的句子。
这首词大概也是秦少游最为人们熟知的一首词了。
它之所以出名,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首应时应景之作。
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很重要的一个。
七在中国文化中,也是有独特的意义的。
中国文化中一个最根本的观念,就是阴阳观念。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阳代表主动性,代表积极进取。
所以,在阴历的单数月,两阳相逢时,基本都是节日。
正朋初一就不用说了。
三月三,是清明。
五月五,是端午。
七月七,是乞巧节。
九月九,是重阳,老人节。
在易经的系统里,六七八九,四个数是很重要的。
其中七与九是阳数,七是少阳,九是老阳,所以,九九重阳是老人节。
七夕节,成为女儿节,是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的。
织女既然是天上给王母娘娘织云锦的,自然是心灵手巧的。
既然七月初七的晚上,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幸福的时刻,应该是最善良,最有同情心的。
于是,七夕的夜晚,故娘们,便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情话。
以便让织女护佑自己,心灵手巧,以便找到一个好婆家。
这就是七夕的故事,姑娘们葡萄架下听情话事情,是很有些朋友亲人结婚,闹洞房的意味的,沾沾神仙的喜气。
鹊桥仙这样的一个民间故事,反应的当然是现实的情感。
现实中有相爱的夫妻天隔一方的事实,有了绵绵不尽的相思。
当相思无法排遣的时候,便有了这些抚慰心灵的故事。
连神仙都不能长相厮守,何况人乎。
于是,朱郎织女们,便成了人间两地分居的夫妻们的代言人。
在古代,外出当官的人,夫妻分居,也是常有的事。
于是,在一个七夕前后,秦少游写出了传颂千古的名词,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在这一句中,金风玉露,是一个表示时间的状语。
也就是在金风玉露的时间里,牛郎与织女相逢了。
金风玉露是什么时间呢?很明确,就是七月七日。
那么其中的金和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从五行和历法说起了。
我们现在用的公历,其实是西历。
西方人用的。
他的开年时间,比中国古代的历法早了三十天左右。
现在不说西历,只说中国古代历法。
他是一种阴阳合历。
所谓的阳,就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
一年365天分成24分,为二十四节气,两节气为一个月。
这个所谓的月,与西历的月是一样的,只是个时间单位,与月亮没有关系。
而中国历法中现实的月,是与月亮相关的,每个月平均是二十九天半左右,所以,中国阴历的月,是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讲完历法,就讲四季。
因为历法是阴阳合历。
所以,在四季的分别上,就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以太阳历的二十四节气为标准。
立春,立秋,立夏,立冬,四个节气一过,就进入各自的季节了。
这种计算是很精确的,比如今年2017年的立冬,就是昨天11月7日的下午1:23分。
从那一刻开始,今天就进入冬天了。
还有一种笼统的说法,就是,每季三个月。
春三月,一二三月;夏三月,为四五六月;秋三月为七八九月,冬三月为十、十一、十二月。
四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月,比如孟春是一月。
孟秋是七月。
第二个月为仲,最后一个月为季。
七月七日,是孟秋之月,属秋天。
中国古代的四季,是与五行相匹配的。
四季只四部分,所以,把夏秋之间,拿出一部分来,给起个名字叫长夏,它配土。
其余的木火金水,配春夏秋冬。
秋天是与金相匹配的,它的颜色是白色。
所以,秋天的风,便叫金风,秋天的露,也叫白露。
而玉是白色的,我们常说白玉无瑕。
所以,又用玉代替白,白露就成了玉露。
所以,金风玉露一相逢,其实就是秋风白露一相逢。
说的还是时间。
我之所以罗索这么多,是因为七月七日相会的这个日子,在太阳历中,它是不固定的。
但是,他的大体时间,是在立秋与白露之间。
我查了一下。
今年的七夕,是在立秋之后的十天,18年的七夕,是在立秋后的二十多天。
再过几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了。
而2019年的七夕节,是在立秋的前一天,也就是说,七夕的时候,还没有进入秋天。
但在中国的文化里,七月既然是秋天,那么,进入七月之后,便也就是秋天了。
上边就是金风玉露的意思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为什么在金逢玉露的时间里两个人见了一面,就胜过人间无数次见面呢?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秋天的时节,不是恋爱的季节,而是收获的季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生秋杀。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庄稼成熟了,就要被用刀收割。
而春天才是恋爱的季节。
分开的夫妻,在春天里是不得相见的,这份相思的情感一直孕育到秋天,这份情感该有多么的深厚啊。
所以,这一次的相逢,便比其它正常人的相聚不知浓烈了多少?人间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牛郎织女之间是神仙,他们的情感是不一般的。
而人间的情感是普通的情感,二层意思是说,如果你是离别夫妻,也有如此真挚的情感,那你就是神仙了。
我看了一些朋友的解秋释,有的把金风玉露理解为夫妻生活。
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对的。
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有以风露之类,比夫妻生活的。
但他们的用法是在一个文化的框架之内,不是乱用的。
比如,春风一度,巫山云雨,都可做比。
春风做比,是因为春在五行中是代表生的。
生生不息,天地之大德。
所以,春情是可以代表恋情的。
比如《西厢记》中崔莺莺写给张生的诗,愿将春情付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
春情就是恋情。
李商隐也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巫山云雨是有典故的。
不多说了。
但是,用秋风代表夫妻之情,恐怕就有点不妥了。
我觉得起码秦少游是不会这样用的。
我们现在还说,秋风扫落叶,秋风秋雨愁煞人。
可见,秋的意象是肃杀的。
和柔情蜜意,不太能扯上关系。
在这一句中,真正表现夫妻情感的,是“胜却人间无数。
”作者接下来说,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个人在鹊桥上相见了。
相互间,柔情似水。
因为太久的离别,内心都有些恍惚了,难道这是在梦中相见吗?可是,人就在眼前。
片刻的相聚后,又是长久的分别。
让我怎么忍心去看分别的归路呢?然而,分别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只能自我安慰一下了。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国古文化传承文库里,遗留下的绝美文笔精句,让人敬畏、钦佩。
我们现代人的鉴赏、理解可谓让古人垂味汗颜。
当然,如果通照古人译解或直释古人之寓意,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呢?我曾说过:美文、佳句、好诗、悦词、绝曲几乎被前人唱尽、读穷、写枯!即如此,我们就要拿出自己的见解与立新,重温细读中华浩瀚无比的文化经髓,创新知,具古风,有辞意,并能被众人接纳认同即可。
我们不需要什么“权威”来认可,无需什么“大儒”,也不需什么学研来评,来指。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被他们那些笼罩在头上的虚浮光环所眩晕,而固执的偏信盛名下“学术专家”。
其实,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述其理才是文化学术百花齐放而耀眼缤纷的宗旨。
“学术专家”的言讨、考究,不仅碍忧了很多人的思想空阆,还把更多人独立思考的思维固封。
所以,我不迷崇那些让媒体传播的沸沸扬扬的众星拱月的“砖家”。
众人众解众述,面面其观。
有新指,有照古文通解的,也有温故而知新另解的,有创意也具有广义上的突破古人思想。
综其观之理解:世上万物相生相克,事物的产生与发生都具有两面性和对立性。
金风★玉露应该也是相生相伴相并存而对立,时机取决于它们的本身固有的特性。
如筒单的从字面上理解,从中国汉字有望闻字,字生意的特性上理解。
那么金风、玉露定是有所指,可喻指人、事、物、时、地等等。
它们之间肯定有必然的直接和偶然的间接关系存在,有因必有果,有阳就有阴,有月圆定有月蚀。
有白必有黑来对立,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前后呼应,必有前生、今世、来生轮回。
但两物相组合一起,必有新奇妙产生,其利断金,其锋必锐。
所谓两者强强联手,所造之势,能量则倍增,可谓珠联壁合,定有不俗之现。
它事它物定然都显黯然无神,难与其相提而并论。
呈上中所述:从层面上解☞莹火之光,怎可与皓月争辉。
井底之蛙,焉知鸿雁徙途壮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