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孩卡拉玛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
卡拉玛从小离开人类社会,8岁后才回到正常社会中,接受教育和训练,但是她花了2年的时间才学会站立,花了4年时间才学会6个单词,到她17岁时智力水平只有4岁儿童的水平。
关键期存在且与突触的形成相关在孩子早期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某些行为或语言能力获得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
如果在这段时期能够得到充足的环境刺激,孩子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发展,如果错过了关键期或敏感期,孩子的能力可以继续发展,但是发展速度和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都依赖于神经元突触之间的化学信号传递,在0-2岁,大脑神经纤维以惊人速度增加,在孩子大脑皮层的听觉、视觉、语言功能区建立了很多突触。
而环境的刺激是这些突触得以存活的关键,接受到刺激的突触会继续建立新的突触,形成更精细的联结,而刺激很少相应的会很快失去突触。
研究发现,从儿童期到青春期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突触失去活性。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营造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早期养育环境,为孩子提供安全、丰富的物理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接触多种感官刺激。
在与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正确告知孩子事物的名称,描述事物的特征,让孩子接受丰富的语言刺激,帮助孩子的大脑建立语言系统的功能联结。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
首先说儿童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概念并不是伪感念。
关键期的英文叫sentive period,实际上叫做敏感,且会更加准确一些。
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在人的成长过程当中,其中的某一个时期,会在某一些方面,无论是在身体上认知上语言上,或者是情感上,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在这个阶段,如果给孩子以相应的支持和干预,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非常良性的作用。
往往抓住关键期会是的,家长的付出事半功倍,而孩子能够更加顺利地成长。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关键期这个概念似乎又被滥用了,比如说一些机构利用关键期的概念,把它的作用无限制的夸大,似乎错过了这一段时间就会把孩子毁掉了一样,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商业运作。
实际上作为一个孩子,他是一个整体,对于孩子的培养也是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一个完整的过程,并不可能因为某一个关键期就去单纯的培养孩子。
比如说两岁三岁是语言的关键期,你就只跟他说话,而不去跟他做运动。
实际上作为家长,按照孩子的需求出发,跟孩子共同成长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