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第1张

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到底该如何理解?

我认为存在就是本质,进一步说就是客观存在就是世界的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是萨特提出的,并在1946年写了一篇哲学文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论述了“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基本原则。

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存在先于本质”应该如何理解呢?一是从“人”来理解。

他是客观存在的,是有身体,思想和灵魂的。

但具体到某个人的本质是什么?这就要看某个人的思想表现与行为。

人善,做好事的人本质是好的,令人敬佩的;人恶,做坏事的人本质是坏的。

这说明只有先有了人的存在,才能知道某人的本质如何?二是从“大自然”来理解。

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宇宙,地球上的动植物,地质等综合物体构成的。

它的本质是什么?只有通过人去观察,发掘和研究,根据具体的物种特性来确定它的本质属性。

这也是先有存在才有本质。

三是从“器物与事物”来理解。

它也是客观存在,因为,这都是事先被人所确定的。

例如,卫星,这都是人事先想出来的客观存在的,那么,卫星的本质肯定是在存在产生之后,才被人总结论证而深刻认识到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对“存在先于本质”正确的理解。

“人”的存在是一种特定状态(有抽象思维),他的本质需要后天去发掘;而“大自然”是一种自然而客观存在的功能状态,需要人去开发确定其本质;而“器物与事物”的存在是一种被预先确定的客观存在形态,它的特质需要人在制作过程中和以后的观察研究中去获得。

因此,“存在先于本质”,不存在本质先于存在之说。

虽然有人提出“shangdi”存在和古典诸神存在,那都不是存在,那都是人们的意识形态中的想象与意念,不属于“存在先于本质”所探求哲学真理而讨论的话题“存在先于本质”主要指的是人的生存状态所展现出来的思想与行为。

人,逢遇自己,在地球上诞生,这才给自己下了定义。

开始,人,一无所有,后来使自己成为某种东西。

自己不仅仅是为自己而设想,而且还是志愿想成为人上人。

人,无法以固定的现成的人性说明自己的行为。

人,获得本质的过程就是自我设计、自我造就的过程。

人,就是自己一系列行动的总和,为自己能实现多少,就有多少的存在,这是原则。

这个原则意味着人是以主观性的存在为出发点,强调个人在世界上独特的地位及自我决断的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22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