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

苏轼临江仙,第1张

苏轼临江仙 如何赏析苏轼的《临江仙》?

好玩的国学的回答,一定好玩!苏东坡人生的旅途上,我们都是过客!苏东坡有好几首临江仙,好玩的国学来赏析苏东坡写的一首送别词!离别总是伤感的。

特别是古人的离别,有时候是一去经年不知何时再见;有时候就是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

古人的离别,弥漫着灞桥的风雪;摇曳着隋堤的杨柳;是孤帆远去的遥望,是独山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思念;是渭城的朝雨;是十里长亭一杯酒;是江湖夜雨十年灯。

乐观的人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悲观的人的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而哲学家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个哲学家,就是苏东坡!苏东坡的这首词送别词,不同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同于多情公子晏几道的“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而是充满了道家的哲学色彩,揭示出苏东坡儒道佛兼修后的人生境界——面对无法挽回的世间,面对流水一般逝去的时间,面对生命中无法把握的不确定性,他的一种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送别这个朋友的时候,苏东坡正在杭州当市长。

这也是苏东坡看透了朝廷党争的乌烟瘴气,受不了朝廷上下争权夺利,而自请外放的。

杭州的湖光山色给了他更加旷达的心境。

所以这首送别词,清新明快,细腻深沉,其真挚的情感和哲学思考,让这首词有了传唱至今的经典魅力。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朋友之间的幸福,莫过于久别重逢。

如果所有的爱情,都像老朋友久别重逢一样,那么人间将是多么美好的世界。

苏东坡说他与老朋友三年没有见面,三年来自己和朋友一样,浪迹天涯踏遍红尘。

虽然三年不见,但两人一见面,还是互相如坐春风。

接下来就是夸他的朋友气质高雅气韵潇洒道德高尚。

这本是送别词的套路。

最精彩的最具有哲学色彩的,在下片。

再旷达的人,在离别之际,总会感到悲伤。

虽然不至于像唐代诗人郑谷写的那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但“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还是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

但苏东坡天生就是个乐观派,他不会永远郁郁寡欢。

“樽前不用翠眉颦”就体现了他的由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从这一句开始,逐步有了哲学的思考。

一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离别也是为了最后的相见,何必在歧路之时痛苦伤感?其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离别的过程,我们离别青春,离别生命,离别我们最爱的人,离别我们找不回的时间,这是人生的常态,也是生命的常态。

所以,不必为离别而伤悲,要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自此,苏东坡的千古名句呼之欲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寄啊!有人说李白是天仙,苏东坡是地仙,在这里地仙苏东坡化用了天仙李白的一篇名文。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既然人只是天地间的过客,谁也逃不掉漂泊,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那你我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苏东坡总是能把特别不好玩的事情,想成很美好的样子,总是能把无趣的生活,搞成有趣的样子,这是苏东坡的魔力和魅力,也是苏东坡对我们的意义。

也许日子很 *** 蛋,但是生活要乐观!也许生活很慌张,但是生命不能彷徨。

这就是苏东坡,一个参透了人生苦痛的词人,一个融汇了儒道佛思想的词人,这种豪放的乐观的幽默的旷达的性格,让他在生活的凄风苦雨中,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因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东坡最豁达的一首词,结尾10个字道出人生理想,令人回味无穷提起苏东坡,印象最深的恐怕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逢中秋,基本都能听到这句诗。

他虽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从京城到祖国最南端,但胸襟坦荡,乐观豁达,遇事达观,交游甚广,甚至自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这心胸,真男神。

苏轼诗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也正是因为苏东坡屡遭贬谪的经历,才更显其人格魅力。

这一首诗以朴素的的语言道出了最真挚的情感。

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苏东坡被贬黄州第三年的一首词,此时的他布衣芒屩,出入阡陌之上,于自然中寻求美,感悟人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毂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词的上半阙,东坡以精简的笔触描述了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

写此词时,苏东坡已经被下放了。

从表面上看,他现在的生活好像还不错“夜饮东坡”,看上去颇为潇洒自在。

由于归来的太晚“仿佛三更”,大家都睡了,所以大文豪的敲门声“都不应”。

不过文豪就是文豪,就算酒醉后遇到这样的事也没有像其他醉鬼那样大吵大嚷,而是转身去了江边。

去江边做什么呢?“倚仗听江声”。

到这里为止,都还只是普通的叙事,顶多体现了文豪良好的品德。

重点在于下半阙。

下半阙一开头就直接点明心情“长恨”。

看上去情绪好像转变的太快,其实一点都不突兀。

在最开始,东坡就说了“醒复醉”。

复是什么意思?又、再的意思。

表明了东坡喝酒的状态:醉了又醒,醒了又醉。

心里要有多大的愁苦才会使得连酒都不能暂时消除呢?看似潇洒的独饮独醉,背后其实是无力摆脱的烦闷:政治理想的无力实施,被贬谪的愁苦等等结合在一起,成了词人心头的阴翳。

没有了酒精的麻痹,再加之四下无人的寂静。

词人不禁忆起自己的愁苦,因此发出了一声感叹“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个躯体不属于我呀,什么时候才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

词人连用三个动词“阑”“静”“平”描绘了一幅深夜江河图,同时暗示自己的情绪逐渐平缓下来。

在词的末尾,词人希望能驾起一艘小船“从此逝”远离纷纷攘攘的尘世,将自己的心神寄存于天地江海之间,不染污垢。

全词以写实平淡开头,又以辽阔旷达结尾,使读者体味到词人的心绪转变,与词人产生共鸣。

也足见,东坡旷达的襟怀,当然也是他退避尘世、向往自由的心声。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东坡的这首词,你喜欢吗?欢迎留言讨论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22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